症状:天竺桂果实受害后,初生黄色小点,渐扩大并突起成锈黄色,先成痂状,渐成瘤状,后全果畸形肿大,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病果内部初呈橄榄绿色,后成褐色并粉末化。
病原及发病特点:天竺桂粉实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的樟外担子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以担孢子在病果内越冬,担孢子借气流传播,潜育期7~17天,生长季节有多次感染。担孢子萌发出菌丝在寄主细胞内扩展蔓延,刺激寄主组织增生,形成 瘤。在高湿条件易发病,种植密度大、水肥管理差等会导致病情加重。
病虫防治编辑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见的叶部病害,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桂花树大枝的剪除 将桂花树枯枝或无用的老枝、病虫枝等剪除时,为了尽量缩小伤口,应自分枝点的上部斜向下部剪下,残留分枝点部突起的部分,如图左伤口不大很容易愈合,隐芽萌发也不多;如果残留其枝的一部分,如图右,将来留下的一段残桩枯朽,随其母枝的长大,渐渐陷入其组织内,致伤口迟迟不愈合,很可能成为病虫的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