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F-50/25/40油压装置是为各种液压系统生产、储备并能经常稳定地提供压力油源的装备。目前广泛用于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调速系统和机组控制系统的供油。大型水泵站以及进水阀、空放阀、球阀等需要压力油操作的地方也都可以选用。
国产油压装置分为两大系列:即合成式HYZ型油压装置和分离式YZ型油压装置。两大系列油压装置的规格均已标准化(JB7836.3-1995)<见表1> 。各型号规格的油压装置,其额定油压又分为2.5MPa、4.0MPa和6.3MPa三个等级。
4.1压力罐装配:
压力罐是钢制结构体,由圆柱形的筒体和椭圆形的封头焊接而成,材料一般是16MnR。压力罐的设计、制造、试验、验收均按我国现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国标GB150《钢制压力容器》的要求进行。
压力罐设有进油口(一般为2个,根据业主要求,有的设有3个)、放油口、主供油口、辅助供油口、人孔(或检察孔)以及连接空气安全阀、压力表计、油位计、进气放气阀的孔口,除进气放气孔口和空气安全阀孔口外,压力罐其它各孔口在内部的管口都处于低油位以下的位置,以防止压力罐内油位处于低油位时,空气进入调速系统。
压力罐下部焊有大法兰座,以便安装在回油箱上。罐底部设有进人孔(或检察孔)以及盖板,以便检修清洗。压力罐上部焊有二个吊耳,以供提吊压力罐使用。
4.2 回油箱装配:
回油箱为矩形体,由钢板焊制而成。回油箱内部分成净油区和污油区二部分,其间由隔墙及两个双层滤网分开。污油区汇集回油及漏油,经滤网流向净油区,供油泵抽取。两个双层滤网可供油压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分别抽出进行清洗、检修或更换。回油箱底部略向一端倾斜,在低位处设有放油阀,在必须情况下,可通过此阀放掉箱内的油。
回油箱的上面板设有人孔并加设人孔盖,人孔的正下面为安放双滤油网的滑道,打开人孔板即可方便的取出或更换滤油网。在人孔盖的正中装有油箱呼吸器,以防止被封闭的油箱内在油泵运行时被吸成负压。为保证油箱吸入的空气是清洁的,在呼吸器上都装有空气滤清器(系统图15)。
为监测回油箱内部油位的高低,回油箱设有嵌入式油位指示器(系统图9)该油位指示器可直接目测,也可对高油位和低油位发出报警信号。在配设了油位传感器后,也可连续发出4~20mA或0~10V模拟量的信号,供计算机监控系统采集数据。
往往由于空气的潮湿和水系统得渗漏,在水电站的油系统中被混入一部分水份,这部分水份被带入液压系统的各类元件中,将造成金属零件的锈蚀,恶化了元件的技术性能。介质油中被混入水后,易造成油质乳化,使油变质。为检测回油箱中贮油的含水率,往往在回油箱中装设油混水信号装置。当油箱中的油,含水量超过报警设定值时,会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检察和处理。
4.3 油泵组:
油泵是油压装置的心脏。介质油通过油泵加压,才能被输送到液压系统的各个部位。油泵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相联而被电机拖动的。目前,油压装置采用的油泵均为容积式的三螺杆泵或直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
4.3.1 螺杆油泵:
螺杆泵是利用互相咬合的三根螺杆来排送液体的转子泵。壳体、衬套和上下端盖组成泵体。衬套为三个互相平行而互相连通的圆柱孔,中间圆柱孔内装有一根特殊断面的主动螺杆,两边各装一根与其啮合的从动螺杆,螺杆间及螺杆与衬套间互相配合,保持均匀而微小的间隙,使油泵分为吸油腔与压油腔。泵组固定在回油箱上,油泵吸油腔通过吸油管与回油箱净油区联通,压油腔经单向阀或阀组与压力罐相联。当电机驱动主动螺杆时,油在螺杆间及螺杆与衬套间行成的油腔里,沿轴线移动,由吸油腔被压至压油腔。由于螺杆泵工作的连续性及啮合部分的良好密封,使螺杆泵的运行平稳,且具有较高的效率。
4.3.2 直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
NB系列直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是一种设计新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液压动力元件。它具有结构简单、噪音低、寿命长、污染敏感性小等优点。目前已被水电设备行业广泛的使用。
该齿轮泵主要由泵体、齿轮、齿圈、轴、压盖等零件组成。齿轮齿廓为直线,齿圈齿廓为直线共轭线。齿轮带动齿圈旋转,吸油腔体积由小到大产生真空吸油,排油腔体积由大变小,挤压油液,使介质油液贮能排出。由于工作时几乎没有困油区,从而大大降低了油泵的噪音和压力脉动。
4.3.3 油泵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A. 首次使用或长期(三个月以上)停机后再使用,应通过排油口向油泵内注一些工作油,并在承载前先空载运转10分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