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和保护装置。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控制可包括两个方面:①失去稳定前,采取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②失去稳定后,采取措施重新恢复新的稳定运行。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稳定控制措施。
发电机励磁系统及控制。发电机励磁系统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同时,在故障状态能快速调节发电机机端电压,促进电压、电磁功率摆动的快速平息。因此,充分发挥其改善系统稳定的潜力是提高系统稳定性最i经济的措施,国外得到普遍重视。常规励磁系统采用PID调节并附加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既可提高静态稳定又可阻尼低频振荡,提高动态稳定性。目前国外较多的是采用快速高顶值可控硅励磁系统,配以高放大倍数调节器和PSS装置,这样可同时提高静态、暂态和动态3种稳定性。
电气制动及其控制装置。在系统发生故障瞬间,送端发电机输出电磁功率下降,而原动机功率不变,产生过剩功率,使发电机与系统间的功角加大,如不采取措施,发电机将失步。在短路瞬间投入与发电机并联的制动电阻,吸收剩余功率(即电气制动),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暂态稳定的措施。
快关汽门及其控制。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另一项减少功率不平衡的措施是快关汽门,以减少发电机输入功率。用控制汽轮机的中间阀门实现快关汽门可有效提高暂态稳定性。但是,它的实现要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是否采用快关措施要进行研究和比较。
此外还有在送端切机,同时在受端切负荷来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以保证绝大多数用户的连续供电。
继电保护及重合闸装置。它是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重要的有效措施之一。对继电保护的要求是:无故障时保护装置不误动,发生故障时可靠动作。它的正确选择、快速切除故障可使电力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状态。高压线路上发生的大多数故障是瞬时性短路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跳断路器,断开线路,使线路处于无电压状态,电弧就能自动熄灭。在绝缘恢复后,重新将断开的线路投入,恢复供电。这种自动重合断路器的措施称为自动重合闸。它分为单相和三相重合闸,也是一项显著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措施。
降低线损的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线损率:
确定负荷中心的最i佳位置,减少或避免超供电半径供电的现象。农网线路供电半径的一般要求是:400伏线路不大于0.5千,10千伏线路不大于15千米,35千伏线路不大于40千米,110千伏线路不大于150千米。
提高负荷功率因数,尽量使无功就地平衡。电力系统向负荷供电的电压是随着线路输送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变化而变化的,当线路输送一定数量的有功功率和始端电压不变时,如输送的无功功率越多,线路的电压损失就越大,线损率就越高;当功率因数提高以后,负荷向系统吸取的无功功率就要减少,线路的电压损失也相应减少,线损率就会降低。
根据负荷变化,适时调整输配电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以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
按经济电流的密度选择供电线路的截面面积。选择导线既要考虑经济性,又要考虑安全性。导线截面偏大,线损就偏小,但会增加线路投资;导线截面偏小,线损就偏大,满足不了当今发展的供电需要,而且安全系数也小。在实际工作中,最i好的办法就是按导线的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导线的截面面积。
防止电气误操作的主要参考资料
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2、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公司)
3、全国防止电气误操作专业工作会议纪要(电力部安生安96.49号)
4、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管理规定(能源部90.1110号)
5、华东电网防止电气误操作工作互查总结会会议纪要(华东电生处96.036号)
6、变电运行管理工作若干规定(省公司企业标准Q/ZDL24107001-2000A)
7、99年局防误工作会议纪要(杭电生99.067)
8、本所防误操作装置使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