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力在素描教学中是很关键的。
有了敏锐的观察力,还要建立整体意识和体积空间意识,因此要实现这些还需要有表现的能力。素描是表现或再现对象的最基本的绘画形式。素描作为学习绘画的方法和手段,必须掌握形体构成因素和结构,理解光影色调,理解边缘轮廓线和明暗交界线,以及对节奏的感受。
素描相对色彩而言更具理性,特别是基础素描的训练。用理性指导观察,用观察丰富理性,把素描建立在理性的认识上,以上就素描教学中的一些较为突出的要点进行分析理解。绘画是一门技巧课,必须从实践中获得飞跃。
所以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量的积累,才能得到质的飞跃。打好坚实的素描基础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绘画作品集(20张)从而达到素描的完整性。
现代绘画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表现风格个性独具。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毕加索等现代绘画缺乏欣赏能力,甚至难以接受现代绘画富有个性、生动多彩、打破常规的造型和用色。他们的视觉审美能力和审美情l趣还停留在像不像的水平上,停留在1 7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写实阶段,不具有欣赏多种表现方式的开放胸怀。这种固守单一绘画风格的欣赏视野势必造成他们进一步欣赏别的风格的包容度,对多种绘画风格的排斥必然造成审美的狭隘。所以我们要不断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学会从平凡的世界发现丰富的美,学会从不同绘画风格中领悟美。美的东西是隐藏的.是要靠我们心灵去沟通才会体悟。美相对于不会欣赏她的人是一种天书,我们可以说不懂得欣赏美的人为美盲。一幅书法作品,对于欣赏他的人来说.其中的每一根线条都会让他感动,对于不懂得欣赏的人来说就是一张废纸。画家会对画面上的一个墨点激动不已,会对画中的小小笔触兴奋不已。这是一般的人所不能体验的。凡·高对绘画的执著源于他热哀于用他那独爱的神经质的笔触去表现事物,表现事物燃烧般的生动感。但是一个不懂欣赏的人对此笔触却无动于衷。所以我们不要轻易拒绝我们习惯认为不美的东西,我们更多的需要去感受和领悟,需要学会用开放的胸怀和开放的审美视野来能动地随机地吸收各种绘画语言。
幼儿美术教育是多方位发展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而爱画是孩子们的共性,幼儿绘画训练的目地是为了开发幼儿智力,使他们学会一个自我独立观察、感觉、组合、表达世界的方法。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孩子们自由,还孩子本色。只拿“象”与“不象”作为评价一幅幼儿画的好坏标准,势必给人才的培养带来失误,伤了一些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