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筑式楼地面保温隔声板
建筑楼层地面保温隔声音系统,能轻松隔音,巧解邻里纠纷,自家的暖气自家用。
2016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这一举措将为未来房地产品质追求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对建筑隔声要求必将逐步严格和规范,这也是房地产开发商未来需重点关注的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高层住宅的流行,邻里之间的生活噪音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隐忧。提高居民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的建筑隔声水平已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严重关切和强烈要求。建筑的保温隔声在满足节约能需求的同时也为千家万户的舒适生活空间改善及和谐邻里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在可持续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国家开始推行“绿色建筑”概念。以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GJ32/J 173-2014第6.7.8规定,住宅建筑应加强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且指出大多建筑的楼板为12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撞击声压级不足以达到要求,应着重解决。
保温隔声
由有机材料、聚乙烯闭孔泡沫通过红外线光波技术粘合在一起,表面复合经过特殊处理的纤维毡,制成的具有保温、隔声、减震的复合垫,用于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其中有机材料为石墨聚苯乙烯泡沫的保温隔声垫。
浮筑楼板保温隔声系统
设置在楼板上侧,自下而上由混凝土楼板基层、保温隔声垫、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内含钢丝网片)构成,起保温、隔声作用的楼地面构造系统。
竖向隔声片
由聚乙烯闭孔泡沫材料制成、设置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墙体之间、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穿透结构楼板的管道之间的竖向隔声材料。
防水胶带
粘贴在保温隔声垫拼缝,保温隔声垫与竖向隔声片之间的拼缝上,防止混凝土振捣时水泥浆向下渗漏,起临时密封作用的单面胶粘带。
试验项目 | 性能指标 | 试验方法 |
表观密度,kg/m3 | ≤28 | GB/T 6343 |
导热系数,W/(m.K) | ≤0.035 | GB/T 10294 |
吸水率,% | ≤5 | GB/T 5486 |
压缩强度,kPa | ≥50 | GB/T 8813 |
压缩弹性模量,MPa | ≤0.5 | GB/T 8813 |
压缩形变(荷载4kN/m2),% | ≤5 | GB/T 6669 |
压缩蠕变,% | ≤15 | GB/T 15048 |
游离甲醛,(mg/m2·h) | ≤0.050 | GB 50325 |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mg/m2·h) | ≤0.500 | GB 18586 |
燃烧性能 | 不低于B1 | 按GB/ T 2028, 4试验,按GB/T 8624的判定 |
烟毒性 | 不低于t1 | 按GB/ T 20284试验,按GB/T 8624的判定 |
4.1.1 Wallroof浮筑楼板保温隔声系统分户(层间)楼板基本构造宜按图4.1.1设计。
图4.1.1 分户(层间)楼板基本构造
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Wallroof保温隔声垫;3—钢丝网片;4—混凝土保护层
4.1.2 Wallroof浮筑楼板保温隔声系统接触土壤的地面基本构造宜按图4.1.2设计。
图4.1.2 接触土壤的地面基本构造
1—素土夯实;2—素混凝土;3—水泥砂浆找平层;4—防潮层;5—水泥砂浆找平层;
6—Wallroof保温隔声垫;7—钢丝网片; 8—混凝土保护层
4.1.3 混凝土保护层内可设置地暖热水管,宜按图4.1.3设计。
图4.1.3 地暖楼地面基本构造
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Wallroof保温隔声垫;3—下层钢丝网片;4—地暖热水管;
5—上层钢丝网片;6—混凝土保护层
4.2 一般规定4.2.1 采用Wallroof浮筑楼板保温隔声系统的楼地面可包括:
1 分户楼板;
2 接触土壤的地面;
3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或毗邻不采暖或空调空间的楼板。
4.2.2 采用Wallroof浮筑楼板保温隔声系统的楼地面的保温性能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及国家、江苏省相关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4.2.3 Wallroof浮筑楼板保温隔声系统分户楼板的传热系数按下式计算:
K=1/R0 (4.2.3-1)
R0=Ri+R+Ri (4.2.3-2)
R=R1+R2+…+Rn (4.2.3-3)
式中:
K——楼板的传热系数〔W/(m2·K)〕;
R0——楼板的传热阻(㎡·K/W);
Ri——内表面换热阻(㎡·K/W),按GB 50176-93附录附表2.2 采用;
R——楼板的热阻(㎡·K/W);
R1、R2…Rn——楼板各层材料的热阻(㎡•K/W)。
4.2.4 Wallroof保温隔声垫修正系数取1.1。
4.2.5 采用Wallroof浮筑楼板保温隔声系统的楼板隔声性能应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及相关标准的规定。典型构造的分户(层)楼板隔声性能指标设计参考值见表4.2.5。
表4.2.5 典型构造分户(层)楼板隔声性能指标设计参考值
Wallroof保温隔声垫厚度(mm) | 空气声隔声性能(dB) Rw+C | 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 | |
I型 | II型 | ||
9 | 11 | 55 | 65 |
10 | 15 | 62 | |
12 | 20 | 60 | |
15 | 25 | 59 |
注:典型构造为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Wallroof保温隔声垫+40mm厚混凝土保护层
4.2.6 Wallroof保温隔声垫的厚度宜按热工计算和隔声要求共同确定,但I型不得低于9mm,II型不低于11mm。若混凝土保护层内设置地暖水管,Wallroof保温隔声垫的厚度I型不得低于15mm,II型不低于25mm。
4.2.7 混凝土保护层一般采用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为C25,厚度不低于40mm;当保护层内设置地暖管时,应采用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为C15,厚度不低于50mm。
4.2.8 当室内地面或楼面边长(长度或宽度)大于6m时,混凝土保护层应设置分格缝,间距应不大于6m;当保护层内设置地暖管时,分格缝间距宜为3m。分格缝宽度20mm~30mm,缝内填充弹性材料。
4.2.9 混凝土保护层内应配钢丝网片,宜采用Ø3@55钢丝网片。钢丝网片距离混凝土保护层顶面约10mm~20mm。
4.2.10 无防水要求的室内墙脚处,应在墙底贴竖向隔声片,将混凝土保护层与墙体隔开。竖向隔声片应高于混凝土保护层表面。宜按图4.2.10设计。
图4.2.10 室内墙脚处构造
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Wallroof保温隔声垫;3—钢丝网片;4—混凝土保护层;5—地面面层;
6-竖向隔声片;7—密封胶;8—踢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