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细jun性疾病的防止主要从日常管理、水质调控方面着手,且防重于治。
泥鳅放苗前一定要清塘改底。清完塘消好毒后,在泥鳅入塘前4~5天,用生物有机酸或硫dai硫酸钠进行解du,6~8小时后,全池倾泻浓缩芽孢gan菌、EM菌或光合细jun,分化池塘内的各种生物尸身,防止发作二次污染,提早消除病原危险。
许多养殖户有一个误区:水质越浓越好。所以他们平常不喜欢换水,水面上封闭着一层粘粘的泥皮,水质显得特别浓厚,蓝藻、裸甲藻易爆发,导致泥鳅发作中毒景象或不断发作气泡病导致很多逝世。
若采纳人工授精,可将已打针催产剂的男女台湾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选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悄悄颤抖鱼巢,一同搅动水体,另一个慢慢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台湾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支配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极好。每升水放卵400~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动,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shi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经10天支配的培育。过1月支配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中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支配。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植物性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体分量的3%~5%。夏日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改动,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8~10厘米,进入成鱼饲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