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我国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经历了十多年来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有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每年都有相当数量桥梁需要维修。随着桥梁的使用,部分桥梁的支座已经老化或损坏,需要更换;随着现代交通要求,部分桥梁的桥下净空已不满足通行要求,需要加高。
顶升准备 (1)背墙及连续凿除 在顶升前凿除背墙及梁与背墙之间的填充物,保证梁与背墙不在连续。多孔的两孔间的梁不在连续。 (2)支架搭设 ①桥台护坡脚手架搭设 支架搭设位置为两侧护坡中间平台至桥台及梁底,平台宽度满足油泵、材料、工作人员操作的要求,支架稳固。施工脚手架搭设满足安全可靠,便于施工操作,人员上下方便等原则,脚手架采用门式脚手架和木跳板,步高、步距均不大于1.2m和1.7m,视脚手架高度考虑搭设稳定斜撑,确保施工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不晃动。
②桥墩脚手架搭设 支架搭设位置为桥墩两侧及梁底,预留施工高度,平台宽度满足材料、工作人员操作的要求,支架稳固。施工脚手架搭设满足安全要求,同时便于施工操作,人员上下方便等原则,脚手架采用门式支架和木板搭设,步高、步距均不大于1.2m和1.7m,视脚手架高度考虑搭设稳定斜撑,确保施工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不晃动。
桥梁顶升即是在原桥台附近开挖基坑浇筑临时砼作为顶升支架的基础,顶升支架采用无缝钢管,无缝钢管加工高度根据现场情况实测高度进行加工,保证同轴无缝钢管上部放置工字梁面处于同一高度,钢管上放置顶升用千斤顶,千斤顶上放置工字梁作为分配梁与梁底之间用组合钢楔紧密接触。并在桥台或墩柱外侧安装防位移装置(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顶到位后落梁垫好临时支撑柱。在原桥台、墩上进行支座垫石放样,凿除埋设支座垫石基槽并打磨平整,调制环氧砂浆安放支座垫石,对支座垫石进行焊接,最后安放橡胶支座并找平、落梁。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对可利用的桥梁进行维修加固已经开始普遍采用,这样既保证了应有功能又节约了投资,就是其中一方面。现就顶升施工的工艺及施工现场控制相关情况作简单阐述。桥梁顶升即是在原桥台附近开挖基坑浇筑临时砼作为顶升支架的基础,顶升支架采用无缝钢管,无缝钢管加工高度根据现场情况实测高度进行加工,保证同轴无缝钢管上部放置工字梁面处于同一高度,钢管上放置顶升用千斤顶,千斤顶上放置工字梁作为分配梁与梁底之间用组合钢楔紧密接触。并在桥台或墩柱外侧安装防位移装置(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顶到位后落梁垫好临时支撑柱。在原桥台、墩上进行支座垫石放样,凿除埋设支座垫石基槽并打磨平整,调制环氧砂浆安放支座垫石,对支座垫石进行焊接,最后安放橡胶支座并找平、落梁。凿除基面凸起部分,并清除破碎松散砼渣子。在桥台(墩)预支临时钢垫块部分如存在钢筋头的应予以割除并处理至低于砼表面高度。 2.2顶升系统的调试安装 顶升系统采用位移和顶升压力的双控作为顶升控制依据,外部数据采集以位移电子传感器作为位移采集,压力感测器作为压力采集。顶升前应单一和统一调试各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性,以保证顶升过程中的正常进行。 2.3监测设备的安装 监测设备为顶升系统的配套设备,主要为压力感测器、位移传感器、百分表等。 位移传感器的安装应注意安装位置必须在支顶千斤顶位置附近,最近的距离控制以真实反映顶升过程中的位移情况。压力感测器的安装应保证配套安装,真实反映千斤顶所承受的压力数值。同时应在梁底板安装百分表作为辅助位移控制和纠正控制措施。 2.4顶升前系统不同人员排异检查 顶升系统安装完成后应保证两人以上的排异检查,且应保证两人的排异检查的时间、工况等的隔离性,以保证顶升过程中的顶升系统能真实反映顶升过程中的情况。排异检查的专业技术人员检查完毕后应各自出具检查报告给现场施工负责人。 2.5人员工作细致分工 顶升前应对参加顶升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并进行书面分工岗位的书面技术交底。书面交底内容应包括组织机构、分工岗位、岗位职责、紧急频道处理信号、信息管道常用术语、及施工禁止项等。 2.6信息反馈及传递管道检查 顶升的信息的传递工具宜采用手持对讲机。顶升前应统一为施工当地未禁止的频道作为信息传递管道。检查每部对讲机的有效沟通性及清晰性。并应再应明确频道的禁止语、紧急语、急令等关键语言。 2.7进场工人安全教育及安全防护措施 顶升前应保证对每个参加顶升人员的现场安全教育,强调安全的必要性、严格性、全员性、责任性。 2.8其他准备工作 顶升前应断开顶升施工处的桥面联系,以保证支座更换不影响到相邻跨的结构,先凿除桥面处的现浇混凝土,然后切断连接钢筋以解除两跨之间的联系,施工应采用人工凿除,避免使用机械损伤梁体。 对搭设的顶升支架进行检查,保证其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支架跨中挠度要小于10mm,确保在梁被顶起时支架不倒塌、不倾斜、沉降较小且均匀。 顶升前应认真检查防侧移装置及限位装置。 3、顶升 3.1预顶升(以梁体顶起5mm为准) 预顶升主要目的为消除顶升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油路接头漏油、油泵压力不够等,同时消除顶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弹性变形。 预顶升以千斤顶顶至设计荷载为控制荷载,要确保在顶升中梁体同步被顶起,并应持荷5min以上卸载。卸载后应认真检查系统的各自控制系统及表观现象,检查重点有:所有油路有无漏油现象、千斤顶有无异常现象、供电线路的表观磨损等。 卸载后同时还应认真检查千斤顶上下钢板有无变形现象,必要时可调整钢板的厚度以满足顶升要求;认真检查千斤顶放置位置下的结构物有无区别于顶升



结构顶升移位中限位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