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元项目数据分析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329号B栋9楼
王经理:021-24193019
邮箱:2860763820@qq.com
【数据猿导读】 日前,百度CEO李彦宏公开表示,“多数情况下,中
国人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他们没那么敏感”,结果引起轩然大波。
究其根本,人们发现持这类观点的互联网企业不在少数
正确看待大数据的另一面
最近有微博网友爆料称,某旅行网站预订酒店服务有“杀熟欺生”的嫌
疑:当遇到举棋不定的新用户或消费较保守的老用户时,会抛出一个相
对有诱惑力的价位,诱导网友注册和消费,先成功获客再说;而对已经
稳定的“回头客”,系统会开出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媒体调查显示,
这种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提供“针对性”价格服务的现象,涉及打车、
购票、订房、订餐等各种常见的网络平台消费。
这就是大数据的另一面。在互联网世界的话语体系里,大数据通常被形
容为无所不能,所谓“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用精确的算法给用户画像
,继而提供“投食”般的服务。主流看法认为,大数据创造了一种新业
态、新模式,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甚至在网上政务建设方面
也大有作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无可指责的。大数据固然波澜壮
阔,但也隐藏着许多风险,“杀熟欺生”是一种,“隐私泄露”也一直
受到关注。某媒体曾报道称,700元就能买到同事行踪,包括乘机住宿上
网吧等11项记录,甚至可查看电商网站、移动支付等所有痕迹;几天前
,美国一个网站被爆泄露了5000万的用户数据,始作俑者是一个第三方
小插件。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表明,大数据不是法外之地,必须有足够明
确的规范,才能保证其行稳致远。
大数据和个体隐私之间存在明确界限,但这一点正在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日前,百度CEO李彦宏公开表示,“多数情况下,中国人愿意用隐私交
换便捷性,他们没那么敏感”,结果引起轩然大波。究其根本,人们发
现持这类观点的互联网企业不在少数。以数据收集为例,一个手电筒软
件都恨不得读取你的地理位置和通讯录,一个图片软件也要登记你的电
话号码,否则就不能用。在数据利用方面,人们更是被“绕过”了,某
些网站收集用户信息,隔三差五就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精准营
销”,在一个购物软件里搜过的东西,打开某视频软件,竟然也能看到
相关广告。去年,有媒体对50家互联网企业发起隐私调查,结果只有30
家制定独立隐私政策,18家存在于用户协议中,2家没有。
大数据的收集和利用没有规范,表面上有企业不够自律的原因,但也与
它们缺乏规范化的动力有关。目前,无论是《网络安全法》,还是“两
高”对个人信息的司法解释,虽然明确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
,但更多还是集中于买卖环节的“灰色产业链”上,对大数据一笔带过
。相对而言,大数据许多细节还有待界定,比如从采集到应用的各个环
节,包括数据质量、数据隐私以及数据采集界限等方面。举个例子,在
欧盟制定的专门保护个人数据权利的法律中,提出了“被遗忘权”的概
念,体现在某种事实层面上,就是软件可以选择注销,然后企业删除数
据,将你“遗忘”。但在我们这里,“遗忘”是件奢侈的事情,很少软
件提供注销功能。这件小事并无技术难度,然而足见隐私意识的匮乏,
法律惩戒力的不足。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竞争,大数据已经被看作一种核心资产和商业模
式,被程度不一地进行挖掘。这既是创新力的表现,也意味着复杂的挑
战,除了寄望于企业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更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
理。今年全国两会,多名代表委员提出的“个人信息安全法”是一个很
好的办法,市场主体对于个人信息的使用究竟该遵循哪些强制规定,信
息泄露后相关追责机制如何完善,最终还是有赖于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
息安全监管机制。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