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进口流程:
1、发货前客户提供产品标签设计稿图片、成分表、翻译进行评审产品
2、签署合同,公司安排客服进行进口对接
3、进口产品标签预审核及备案
4、客户提前提供国外合同、装箱单、相关证书原件
5、安排国外发货到指定港口
6、货到码头后进行迅速跟船公司换单,进行报关报检
7、海关出税单后缴税放行,安排运输送至客户处
8、商检总局进行产品后续检验检疫,检验合格后出具卫生书,货物准予销售流通和使用
9、客户公司将报关单在外管局核销及付外汇,海关水单增值税进行抵扣
进口商资质:
1.进出口权
2.食品经营资质(食品流通许可证)
国外提供以下资料:
1.原产地证
2.卫生证
3.营养成分分析报告
4.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成分列表
5.原标标签样张5套
6.原标签中文翻译件
还需提供:贸易合同、装箱单、提单
我们先要了解下进口食品的信息:品种、数量、成分、配料、标签等,我们就像医生,要对食品进行判断和确认是否可以进口。先了解清楚才可以制定合适的进口方案,
做到望闻问切,有些食品的成分较多复杂,可能会受到食品国标的限制,某某成分不能添加,什么什么含量超标等问题
进口食品注意事项
1.第一次进口资料齐全,3-5天正常清关
2.需要提前确认生产厂商的资料信息,查询产品能否进口
3.散货可以通过香港中转或深圳机场进口
五.代理报关公司提供的资料
1.代理报检委托书
2.代理报关委托书
.
.
.
================================================
。
。
。
“您已闯红灯,请退回停止线内!”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东路和梨园北街十字路口4月起装上了实时抓拍的高科技设备,只要行人抢行或者闯红灯,人行道一侧的喇叭就会发出这样的语音提示,路口西北角的大屏幕还实时播出行人闯红灯的画面。
“这套系统效果挺好。有些年轻人不注意往前一走,系统一报‘闯红灯’,他就退回来了。”在路边执勤的辅警翁成武对笔者说。
高科技手段整治闯红灯乱象有着现实背景。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每年的交通事故中,53%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除了北京、深圳两地,全国不少地方也相继推出整治闯红灯乱象的高科技手段。在江苏宿迁、陕西西安等地,一些车流、人流密集的路口安装了人脸识别抓拍系统,有的还设立了行人非机动车的教育处罚站,以规范交通秩序。
“当前各地利用高科技治理闯红灯的探索有积极意义,这对于提高执法效率、减少违章发生都是有益的。”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对本报表示,这些不同地方的探索和摸索,不管是技术手段还是惩治手段,过去是没有先例的,所以在一定时期里引起大家的探讨也是值得鼓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