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元
作品:黄庭坚《砥柱铭》
拍卖金额:4.368亿元
拍卖时间:2010年6月3日
拍卖行: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会
拍品介绍:黄庭坚《砥柱铭》,行书。该卷长达8.24米,抄录唐代魏征《砥柱铭》,全文82行407字。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独特,是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拍卖过程:在2010年6月3日晚举行的保利5周年春拍会上,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大字行楷书《砥柱铭》卷以8000万元起拍,最开始竞拍价以百万元的幅度上升,在快速突破1亿元之后,竞拍价开始以200万到500万元上升,在1.6亿元之后,竞价开始以千万为单位,并迅速上升到3亿元。此后,竞争在拍卖会场左侧两个场外电话委托席之间展开,竞价从千万也回到了五百万元一次,最后竞得《砥柱铭》的委托者以两个一千万的升幅结束竞价,落槌价定格在3.9亿元。加上佣金4.368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
二、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
作品: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拍卖金额:4.255亿元
拍卖时间:2011年5月22日
拍卖行:嘉德春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拍品介绍:齐白石代表作《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长266厘米,宽100厘米,为历年公私所见齐白石尺幅绘画及书法精品。图绘雄鹰傲然立于苍松之上。松鹰是齐白石最喜欢的画题之一,“鹰”寓意“英雄”,刚健有力,而“松柏”则有长寿之喻。所匹配的篆书“人生长寿,天下太平”对联,单幅纵264.5厘米,横65.8厘米,画面气势宏伟,与之匹配的篆书四言联,则浑厚自然、端庄大气,堪称齐白石书法精品。白石老人此画创作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其时画家86岁,正是齐白石艺术创作的成熟期。作品表达了画家对国家民族和平发展的美好祈望,当时为蒋介石六十寿庆所作。2005年由美国旧金山私人释出后流入大陆,此番亮相受到藏家热烈关注。
拍卖过程:《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甫一亮相,便惊艳四方,在报出8800万的起拍价后,直接被一买家叫价至一亿,引得在场众人鼓掌并惊叹。这幅由绘画和书法联合构成的巨制在预展时估价就已过亿,在几番竞价中多次报出惊人价格,但迅速就被后续高价所淹没。在一亿九千万临近落槌之际,又有新买家进入竞拍争夺。在突破两亿时全场喝彩,但竞拍热情依然高涨,电话委托也拼出高价,众人聚焦于在现场与委托席竞价高潮之中,出现数次落槌又止的刺激场面,最终这幅压卷之作由持3093号牌的场内藏家以3.7亿元的天价购得,成交价格让全场瞠目。该作品加上佣金后成为中国近代书画拍卖的世界第一 —— 4.255亿元,这不仅刷新了齐白石个人书画成交纪录,也刷新了此前由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2010翰海秋拍,以1.71亿元成交)创下的全球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纪录。
三、王蒙《稚川移居图》4.025亿元
作品:王蒙《稚川移居图》
拍卖金额:4.025亿元
拍卖时间:2011年6月4日
拍卖行: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场
拍品介绍:《葛稚川移居图》是元代画家王蒙平生杰构,纸本设色立轴,纵139.5厘米、横58厘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葛稚川移居图》描写晋人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情景。画上有与王蒙同时或稍后的七位大学者的题诗,包括王冕的老师韩性、“元四家”倪瓒、陶复初、陈则等。该画曾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珍藏,晚清入藏苏州过云楼顾氏家族。
拍卖过程:2011北京春拍会夜场中,“元四家”之一王蒙作品《稚川移居图》在拍卖师报出1亿1千万元的开槌价后,最终经过19次叫价,该拍品被持8086号竞投牌的藏家以3.5亿元竞得。再加佣金,最后成交价达4.025亿元,成为2011春最“贵”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四、王羲之草书《平安帖》3.08亿元
作品:王羲之草书《平安帖》
拍卖金额:3.08亿元
拍卖时间:2010年11月20日
拍卖行: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粹”专场
拍品介绍:众所周知,王羲之真迹早已不存于世,高古的精摹本历来被当做真迹看待。此平安帖久享盛名,历代鉴赏家对其年代多有研究,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这件高古摹本曾经受乾隆帝盛赞,誉本帖“可亚时晴”,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民间流传王羲之高古摹本无出其右,堪称藏品。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最早见于北宋著名丛帖《绛帖》,后经《宣和书谱》著录,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嘉德秋拍亮相的为前半部,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四行,四十一字。据悉,此帖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隆御题两次,且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流传有序,极其难得。经考证,在元代被鉴定大家柯九思收藏,在其左右及宋绫隔水的骑缝上盖有他多方收藏印。此后这件作品入明初收藏家李锦之手,之后为文徵明所得,明嘉靖二十年文氏父子将其刻入《停云馆法帖》卷四,被认定为唐人所摹,后此帖归其长子文彭所有。万历年间流入北京,被王世懋、孙鑛等发现。明末藏于安徽歙县收藏家吴家凤处。清初分别藏于曹溶、李宗孔及梁清标家,之后被收入内府。
拍卖过程:2010年11月20日晚,在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粹”专场中,起拍价为5,500万元的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成为大热。拍卖师像报菜名一样快速刷新着竞价,不到3分钟,《平安帖》的价格便飙升到了8,800万元。此后,多位藏家以1,000万元的竞价阶梯展开拉锯战,最后,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以2.75亿元为3391号买家竞得,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3.08亿元。
五、李可染《万山红遍》2.9325亿元
作品:李可染《万山红遍》
拍卖金额:2.9325亿元
拍卖时间:2012年6月3日
拍卖行:北京保利2012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
拍品介绍:李可染创作于1964年的《万山红遍》,可谓其积墨山水艺术创作的巅峰。该作题材取毛主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意而成,是成就李可染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地位的重要里程碑式画。据悉,1962年至1964年间,李可染偶得故宫内府朱砂半斤,便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创作了《万山红遍》题材。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共有七幅传世,其中较大的有三幅,一幅现藏于北京画院;一幅乃应荣宝斋之邀,为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大庆所作,现藏于荣宝斋;第三幅就是此作,为十平尺,是民间流通作品中尺幅的一件。作于1962年的一幅三平尺《万山红遍》现身中国嘉德1999年秋拍,以90万元起拍,最终以407万元成交。另一幅则于2000年秋季亮相荣宝秋拍,以501.6万元成交。
拍卖过程:2012年6月3日晚,北京保利2012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李可染《万山红遍》由1.8亿起拍,在现场出现了短暂的安静后,最终2亿的举牌打破了沉寂,后区抬至2.4亿后,竞拍节奏开始变得缓慢,直到神秘电话买家叫价2.5亿后,现场前排9009号买家迅速以2.55亿落槌,在5分钟内结束了当晚最激动人心的竞拍,加佣金后以2.9325亿成交。刷新李可染个人拍卖纪录,暂列2012年春单品成交额高的中国艺术品。
六、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2.668亿元
作品: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
拍卖金额:2.668亿元
拍卖时间:2011年12月5日
拍卖行: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
拍品介绍:《九州无事乐耕耘》是一幅农耕题材的作品,这种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鸿的创作精品中是极为罕见的。1951年郭沫若在莫斯科的“第三次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被授予“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金质奖章”。徐悲鸿获悉后,抱病为郭沫若绘制了这件150×250cm的宏幅巨制。作品含有巧妙的用意;郭徐二人同为儒臣,却同样有颗为国民奔走呼号的文人侠客之心,以此砥砺,共同为建设新中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因此,这幅作品是徐悲鸿与郭沫若两位近现代文化名人深厚友谊的见证。该画不仅是徐悲鸿在1949年后的一幅作品,而且他把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时政题材寓于其中,可谓其晚年代表作。作品完成后,徐悲鸿便立刻送给了郭沫若,属国家一级文物。
拍卖过程:由于此幅巨制为徐悲鸿代表作,多次出现在多种出版物首页,同时具备极高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因此这件拍品直接以1.5亿元起拍,共叫价20次。一开始两位买家以500万为阶梯竞投,很快就竞标至2.15亿元,之后其中一位藏家开始以200万元加价,二人拉锯至2.3亿元时,一位新买家杀入战团,直接给出2.32亿元,夺得此件珍品,加15%佣金后成交价为2.668亿元。《九州无事乐耕耘》的成交价同时刷新其作品拍卖成交价世界纪录,并暂居2011年中国艺术品秋拍单品成交价榜首。
七、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2.3亿元
作品: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
拍卖金额:2.3亿元
拍卖时间:2011年11月17日
拍卖行:瀚海2011年秋季拍卖会 “庆云大观——近现代书画”专场
拍品介绍:享誉傅抱石山水第一佳构的《毛主席诗意册》共八开,每开33×46.5厘米,创作于1964—1965年间,八开册即“韶山诗意”、“芙蓉国里尽朝晖”、“虎踞龙盘今胜昔”、“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寥廓江天万里霜”、“登庐山诗意”、“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风展红旗如画”。此作是傅抱石创作顶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其艺术生涯最后的杰作。在当年毛主席诗词的感召下,作品以无比精湛的绘画技巧,极其鲜明的绘画风格,大胆而富于变化的构图,瑰丽而沉毅的色彩,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名篇。《毛主席诗意册》是傅抱石在生命最后三年的实践与努力,在其才华在艺术生涯巅峰时刻的最杰出呈现,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体现出重要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拍卖过程:2011年11月17日,傅抱石创作的《毛主席诗意册》从1亿元起拍,按千万元阶梯持续加价,竞拍至1.8亿元时,场内竞争势头依然不减,全场在紧张气氛中期待新高价的出现,经过买家数轮竞价后,最终以2.3亿元成交,这不仅是本场的高价,还是2011年中国秋拍的最贵艺术品。
八、齐白石《山水册》1.94亿元
一、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元
作品:黄庭坚《砥柱铭》
拍卖金额:4.368亿元
拍卖时间:2010年6月3日
拍卖行: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会
拍品介绍:黄庭坚《砥柱铭》,行书。该卷长达8.24米,抄录唐代魏征《砥柱铭》,全文82行407字。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独特,是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拍卖过程:在2010年6月3日晚举行的保利5周年春拍会上,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大字行楷书《砥柱铭》卷以8000万元起拍,最开始竞拍价以百万元的幅度上升,在快速突破1亿元之后,竞拍价开始以200万到500万元上升,在1.6亿元之后,竞价开始以千万为单位,并迅速上升到3亿元。此后,竞争在拍卖会场左侧两个场外电话委托席之间展开,竞价从千万也回到了五百万元一次,最后竞得《砥柱铭》的委托者以两个一千万的升幅结束竞价,落槌价定格在3.9亿元。加上佣金4.368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
二、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
作品: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拍卖金额:4.255亿元
拍卖时间:2011年5月22日
拍卖行:嘉德春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拍品介绍:齐白石代表作《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长266厘米,宽100厘米,为历年公私所见齐白石尺幅绘画及书法精品。图绘雄鹰傲然立于苍松之上。松鹰是齐白石最喜欢的画题之一,“鹰”寓意“英雄”,刚健有力,而“松柏”则有长寿之喻。所匹配的篆书“人生长寿,天下太平”对联,单幅纵264.5厘米,横65.8厘米,画面气势宏伟,与之匹配的篆书四言联,则浑厚自然、端庄大气,堪称齐白石书法精品。白石老人此画创作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其时画家86岁,正是齐白石艺术创作的成熟期。作品表达了画家对国家民族和平发展的美好祈望,当时为蒋介石六十寿庆所作。2005年由美国旧金山私人释出后流入大陆,此番亮相受到藏家热烈关注。
拍卖过程:《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甫一亮相,便惊艳四方,在报出8800万的起拍价后,直接被一买家叫价至一亿,引得在场众人鼓掌并惊叹。这幅由绘画和书法联合构成的巨制在预展时估价就已过亿,在几番竞价中多次报出惊人价格,但迅速就被后续高价所淹没。在一亿九千万临近落槌之际,又有新买家进入竞拍争夺。在突破两亿时全场喝彩,但竞拍热情依然高涨,电话委托也拼出高价,众人聚焦于在现场与委托席竞价高潮之中,出现数次落槌又止的刺激场面,最终这幅压卷之作由持3093号牌的场内藏家以3.7亿元的天价购得,成交价格让全场瞠目。该作品加上佣金后成为中国近代书画拍卖的世界第一 —— 4.255亿元,这不仅刷新了齐白石个人书画成交纪录,也刷新了此前由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2010翰海秋拍,以1.71亿元成交)创下的全球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纪录。
三、王蒙《稚川移居图》4.025亿元
作品:王蒙《稚川移居图》
拍卖金额:4.025亿元
拍卖时间:2011年6月4日
拍卖行: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场
拍品介绍:《葛稚川移居图》是元代画家王蒙平生杰构,纸本设色立轴,纵139.5厘米、横58厘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葛稚川移居图》描写晋人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情景。画上有与王蒙同时或稍后的七位大学者的题诗,包括王冕的老师韩性、“元四家”倪瓒、陶复初、陈则等。该画曾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珍藏,晚清入藏苏州过云楼顾氏家族。
拍卖过程:2011北京春拍会夜场中,“元四家”之一王蒙作品《稚川移居图》在拍卖师报出1亿1千万元的开槌价后,最终经过19次叫价,该拍品被持8086号竞投牌的藏家以3.5亿元竞得。再加佣金,最后成交价达4.025亿元,成为2011春最“贵”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四、王羲之草书《平安帖》3.08亿元
作品:王羲之草书《平安帖》
拍卖金额:3.08亿元
拍卖时间:2010年11月20日
拍卖行: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粹”专场
拍品介绍:众所周知,王羲之真迹早已不存于世,高古的精摹本历来被当做真迹看待。此平安帖久享盛名,历代鉴赏家对其年代多有研究,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这件高古摹本曾经受乾隆帝盛赞,誉本帖“可亚时晴”,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民间流传王羲之高古摹本无出其右,堪称藏品。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最早见于北宋著名丛帖《绛帖》,后经《宣和书谱》著录,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嘉德秋拍亮相的为前半部,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四行,四十一字。据悉,此帖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隆御题两次,且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流传有序,极其难得。经考证,在元代被鉴定大家柯九思收藏,在其左右及宋绫隔水的骑缝上盖有他多方收藏印。此后这件作品入明初收藏家李锦之手,之后为文徵明所得,明嘉靖二十年文氏父子将其刻入《停云馆法帖》卷四,被认定为唐人所摹,后此帖归其长子文彭所有。万历年间流入北京,被王世懋、孙鑛等发现。明末藏于安徽歙县收藏家吴家凤处。清初分别藏于曹溶、李宗孔及梁清标家,之后被收入内府。
拍卖过程:2010年11月20日晚,在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粹”专场中,起拍价为5,500万元的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成为大热。拍卖师像报菜名一样快速刷新着竞价,不到3分钟,《平安帖》的价格便飙升到了8,800万元。此后,多位藏家以1,000万元的竞价阶梯展开拉锯战,最后,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以2.75亿元为3391号买家竞得,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3.08亿元。
五、李可染《万山红遍》2.9325亿元
作品:李可染《万山红遍》
拍卖金额:2.9325亿元
拍卖时间:2012年6月3日
拍卖行:北京保利2012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
拍品介绍:李可染创作于1964年的《万山红遍》,可谓其积墨山水艺术创作的巅峰。该作题材取毛主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意而成,是成就李可染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地位的重要里程碑式画。据悉,1962年至1964年间,李可染偶得故宫内府朱砂半斤,便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创作了《万山红遍》题材。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共有七幅传世,其中较大的有三幅,一幅现藏于北京画院;一幅乃应荣宝斋之邀,为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大庆所作,现藏于荣宝斋;第三幅就是此作,为十平尺,是民间流通作品中尺幅的一件。作于1962年的一幅三平尺《万山红遍》现身中国嘉德1999年秋拍,以90万元起拍,最终以407万元成交。另一幅则于2000年秋季亮相荣宝秋拍,以501.6万元成交。
拍卖过程:2012年6月3日晚,北京保利2012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李可染《万山红遍》由1.8亿起拍,在现场出现了短暂的安静后,最终2亿的举牌打破了沉寂,后区抬至2.4亿后,竞拍节奏开始变得缓慢,直到神秘电话买家叫价2.5亿后,现场前排9009号买家迅速以2.55亿落槌,在5分钟内结束了当晚最激动人心的竞拍,加佣金后以2.9325亿成交。刷新李可染个人拍卖纪录,暂列2012年春单品成交额高的中国艺术品。
什么是真正的好画?以什么标准来判定?是依靠贴在画上的价格标签来估计,还是通过拍卖行里此起彼伏的竞价声来衡量,抑或是画家的名气和身份能够代表一幅画的价值?显然,上述条件并不能完全与艺术价值画上等号,也就是说,不能成为论断“好画”的绝对标准。不过,吊诡的是,现实中,诸如此类的附加因素正在成为 “好画”的标准,“价格”、“身份”正在演变为“价值”。
今天走红的艺术家,很难说将来如何,也许其中有的人走红,有的今天不引起关注却在将来走红,依每位艺术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定,而成就一幅好画并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要具有极其鲜明的风格。比如吴冠中先生,有的人可能觉得他有的画作画时间太快,不过,他的风格决定了他载入中国艺术史,至少是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他创造了一种点线面相结合的、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画风。一位画家想在艺术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第一就要靠风格。风格就是人,就是用自己的声音在绘画的舞台上说话,而不是学着别人的腔调,拿着别人的语言来阐释自己的理解。因此,具有极其鲜明的风格是核心的要素。
其次,必须具有一定的作画难度。举个例子,著名的‘杜尚的小便池’,它可以载入西方美术史,是因为杜尚是观念艺术的第一位探索者,但是,第二个人再要重复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比如把一个席梦思床垫送到美术馆去,美术馆肯定不会收。而‘杜尚的小便池’,美术馆不但收了,而且作为重要的展品。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特别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非常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极为注重技巧的难度。远的且不说,仅在20世纪,中国众多大师级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等人,每一位都有自己在作画方面独特的难度。比如潘天寿,他的几笔看似简单,后人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他一笔画出石头轮廓的功力,令其他作画者望而却步,绝大多数人都知难而退,很难企及他的高度。 ”中国传统绘画的大家,只要能够列举出来的,其技巧和作品无一不具有高难度。
第三,能够留存下来的画作,必须要既可抒发主观情怀,又不失基本的真实。 这里所说的“真实”,指的是对物体把握的基本的真实。 一、不管是变形也好,夸张也好,画的是鸡和兔子,就不能离开鸡和兔子的基本面貌,不能说画完以后别人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二、画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塑造空间的造型能力。
上述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如果只强调独特的风格,而不具备难度和真实,那只要身上涂满颜料,然后找块布打个滚儿,画出来的东西也可以说有很独特的风格。但是,这种作品不具备难度,也谈不上真实,所以,不能称之为优秀。
八大山人的画流露出欲哭无泪的感觉,渗透着凄凉的亡国之恨,与以往艺术家的情怀不同。还有徐悲鸿的奔马,我们一看到就会想起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形象,会感受到一种抗战的情怀,八年抗战成就了徐悲鸿的马,它承载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李爱国认为,一位画家的作品要被历史承认,要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就必须具备以上四个条件。
好的画中起码要看得出绘画者是否有创造性,是否真诚……应该包含前瞻性的元素,甚至要超越当时人的审美欣赏水平……艺术家的“近视”反映出普遍价值观在转型,不少人做梦都是实际的,能静观现实和坚持理想的人渐渐变得稀有······
“好画”的风格在不断丰富和变化,但品评标准在大的方面依旧没有离开 “谢赫六法”涵盖的框架,“当然,面对具体作品的时候,不能空洞地往上套。我们看作品要看气韵是否生动,第一眼的感受是正气是邪气,是发自肺腑还是装腔作势,然后再看笔法功力,有没有用笔的古法古意。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像古人那么讲究了,不过,起码要看得出绘画者是否有感而发,是否有创造性,是否真诚。艺术的本质就是真实,这个真实不是说要画得像照片一样就叫真实,而是说画中所表达的精神状态真实,有魂灵没有。
“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被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
当然,“谢赫六法”作为一个理论性原则并不能取代面对具体作品时的感受,学会赏析绘画首先需要有赏的心态,才能进入画境,赏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中国画很看重这一点,缺少专业常识的人不易看出一幅画的好坏,它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另一方面,好的画作应该包含前瞻性的元素,甚至要超越当时人的审美欣赏水平。 上世纪9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股‘黄宾虹’热,黄宾虹的画不那么大众化,与齐白石的雅俗共赏不同。而他的作品之所以到了上世纪 90年代才被发掘出价值,恰恰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前瞻性,超越了与他同时代人的审美欣赏水平。
当下中国艺术家的“近视”反映出普遍价值观在转型,不少人做梦都是实际的,能静观现实和坚持理想的人渐渐变得稀有。所以,当代很难产生出真正的大师,其中人格、学养缺失是重要因素,过于实用的‘近视’也是一个因素,这种现状很难使艺术精神升华到更高境界。以往不管是 ‘为人生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里还有一种精神的纯洁的东西在,艺术中的文人品格、崇高、见真性情及自由清新、充满情趣表达等诸方面气息也显得纯正。而现在的人张嘴闭嘴都是‘有什么用呀’,艺术有什么用?真正的艺术就是没什么用。搞艺术看起来很轻松,其实倾情投入和坚定信念都含在其中,还要承受住寂寞。作为艺术家,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艺术有一个坚守的态度,不过要做到确实很难。
艺术史就是艺术语言不断创新的积累,进入艺术史的人应当是这个时代突出的代表。每个时代都有在价格上特别高的画家,但是,这类画家的作品后也仍有可能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而那些作为时代节点的艺术家,比如凡·高,即便当时不被承认,后世也会发掘出他们的价值。
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讨论小圈子里实验的创作,国内外新出现的学术问题,可能在这一点上很少参与公众讨论。对于好的艺术作品来说,它的艺术本体语言、发生的话语背景,与整个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个体生命性和情感性的体验等,都具有新的挑战和开放性,是人类智性的活力所在。至于资本的炒作,画家的背景,达官显贵的追捧等,其实都是很短暂和人为化的效应,难以持久。当然艺术品生产的平台与生态关系,也是复杂而飞速变化的。
看待一位画家的价值和水平,不是看他的市场价格,这个因素影响不了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价值判断。但是艺术品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100年以后,谁会记得那些自我炒作的人?只有留下具有说服力作品的艺术家,或者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艺术家,才有可能成为历史的选择。
那么,如何来鉴别高仿字画呢?
今天给大家看点干货,对字画有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珂罗版伪书画
珂罗版是印制上用的一种照相版,将要复制的书画底片,通过晒制在涂有感光胶层的玻璃片上制作而成,这种技术多用于美术品的印刷。近几年来,有的人拿珂罗版印制的书画经过加工后到社会上当真迹出售,不少的拍卖行也曾作为真迹拍卖,欺骗了很多人。
珂罗版印制的伪书画特点及鉴别方法:
(1)由书画的背面观察,珂罗版印刷的书画,墨、色均不会由正面侵染到背面。
(2)对于托裱过的珂罗版印刷品,背面无法观察,从正面看很平,缺少质感,用手轻摸画面重墨或重色的地方(特别是石绿、石青等)没有涩感。
(3)有些颜色易掉色(如大红、石青)不妨用一小块白色软纸蘸清水在颜色上轻轻擦一擦,画在宣纸上的画是掉色的,而印刷在宣纸上的画是绝对不掉色的。
对于那些在珂罗版印刷品基础上再人工着墨、着色的赝品,只要细心观察也不难找到破绽,后加上去的墨、色明显有浮在画面上的感觉。一般来说,后加上去的墨或色都不会太多,只是在明显的部位,若是笔笔俱到,那么,这幅画自然也就会失去原貌了。
现代高仿书画
所谓高仿书画,是指作伪程度相当高,与真品几乎雷同。因此现在市面上那些高仿的书画,若是没有一定的鉴别知识和经验,也就很难为它们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目前,社会上这类赝品也是很多的,如天津仿造的刘奎龄、王雪涛,上海仿造的朱屺瞻、谢稚柳,南京仿造的程十发、亚明,广州仿造的陆俨少、关山月,西安仿造的石鲁、何海霞等书画作品,数不胜数,而且手段高超。这类书画在几年前欺骗了一大批人,近两年才被人们逐渐认识。
搞书画鉴定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么一句话:既想知真,必须知假。因此,鉴别高仿书画,除了凭经验外,消费者应该经常地将真迹与赝品作比较、分析,如果手上没有珍藏品,可以把书画家们的画册作为依据。一般讲,书画家们出版的个人画册还是可靠的。至于赝品就随处可见了,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画店里都有,一些拍卖会上更是多得让人叹为观止。尽管如此,只要掌握鉴别的方法,认真观察比较和思考还是可以鉴别的。
总而言之,学习鉴别现代书画的真伪,首先应该对书画家们的风格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凡是有成就的书画家都有其自己的风格,如崔子范的朴拙、深厚、艳丽;程十发的明快、奔放、幽默;朱屺瞻的雄浑、沉着、劲健等等,只要大家看得多了,也就渐渐地熟悉了,有经验的鉴定家不看章款也能辨别出画作出自何人之手。
其次,除内容风格外,掌握一些书画的基本知识对于鉴伪也很重要。如现代的书画赝品大都采用照相制版印章。该印章与作者原印章几乎是丝毫不差,只是显得平,缺少金石味道,看多了自然就体会到了。在观察印章的同时也要观察一下作品的大概年代,大多数作品,作者在落款中都已写明,没有写明年代的,就要根据作者不同时期的风格来判定。因为任何一位书画家,他们在早期、中期、晚期的风格多不相同。年代确定了,若距离鉴别时间七八年以上的话,可取一小块宣纸贴在印章上,用指甲用力擦按几下,七八年以上所钤印章基本上是不会掉印色的,当然,后盖印章的书画也是有的,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此外,落款也是鉴别现代书画真伪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说,画可以仿到八九成,落款能达到六七成就算不错了。可见仿款比仿画的难度要大。鉴别落款的真伪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判断:
〔1〕落款是否"贯气",若不"贯气"必有问题,正常的落款,字与字之间在"气韵",是"贯通"的。
〔2〕很多假画的落款都是从作者的几幅画的落款中摘取拼凑起来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人们找到其伪造的根据,这样的落款是不连贯的,很明显由几部分组成,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之。
〔3〕未托裱过的书画还可以从背面来观察落款,如行笔中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比方说一横或一竖的中间,此款必假无疑,人们在落款时只要稍有犹豫,笔尖就会在宣纸上留下墨点,这类墨点,从画的正面很难看出来,从背面看却十分明显,真款是很少会留下墨点的。
〔4〕从名款的用笔上来观察。任何一位书画家,不论他的名款有多少种形式,若把他们不同时期的名款拿出来作一下比较,就不难找到其变化的规律,比如,娄师白先生的名款,在不同时期就有不同的形式,晚年的名款中师字右部中间的一竖习惯用中锋,紧接下面白字的一撇则突然转为侧锋;再如,田世光先生名款中的田字,左边一竖用中锋,而上边一横和右边一竖为一笔由中锋转侧锋完成,中间没有停顿,并且是一个弧形,大凡防伪者却往往忽略了这些关键之处。
总之,现代书画的防伪方法很多,有的是假画、假章、假款;有的是真画、假章、假款;有的是假画由知名鉴定家或书法家题跋;有的是在旧宣纸上造假;有的是在新宣纸上造假,然后再做旧;有的是一本册页中真小名家假大名家;有的是假大名家与真小名家合作,由小名家题跋;有的故意在赝品上题上送给某某人的上款等等。只要消费者不断观察,认真思考,多向专业人士及有经验的人请教,就一定会辩真假、明是非的。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1) 产品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青瓷两种,胎质较松,呈紫灰色。
(2)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外底留有 3至4个或更多支钉痕。
(3)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垫饼垫烧,釉多开片不透明,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淡黄和青灰色,纹饰少见,有紫口铁足现象。
(4) 器形有碗、盘、洗和各式瓶、炉等,仿古铜、玉器造型较多见。
下面就有本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件宋代官窑瓷器拍卖的价格:
定窑划花八棱大盌”以1.16亿元成交创造了宋代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今年4月的香港苏富比又推出一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以9190万元拍出。低价位如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估价30-50万港元的元明哥窑盘亦爆冷以880万港元(人民币704.88万元)的高价成交。保利2015春拍,13世纪乾隆御题官窑贯耳小壶747.5万元成交。
只要是宋朝时期的为皇室所御用的官窑瓷器拍卖价格都能轻松突破千万级别,总体来说官窑瓷器在现代拍卖会上的市场行情正在逐渐升温,因为宋朝时期的官窑数量极少,所以其市场价格将会随着数量的不断减少而升温,这也满足了古玩市场供需关系。
定窑划花八棱大盌”以1.16亿元成交创造了宋代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今年4月的香港苏富比又推出一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以9190万元拍出。低价位如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估价30-50万港元的元明哥窑盘亦爆冷以880万港元(人民币704.88万元)的高价成交。保利2015春拍,13世纪乾隆御题官窑贯耳小壶747.5万元成交。
只要是宋朝时期的为皇室所御用的官窑瓷器拍卖价格都能轻松突破千万级别,总体来说官窑瓷器在现代拍卖会上的市场行情正在逐渐升温,因为宋朝时期的官窑数量极少,所以其市场价格将会随着数量的不断减少而升温,这也满足了古玩市场供需关系。
企业使命
领域海峡文化 . 传阅古今视界
行业特征
服务类行业,促进竞争,体现商品价值,帮助客户获得大的利益!
公司理念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客户的藏品量身打造优适、迅速的出手方式!
公司目标
长期稳定的企业发展,成为重庆乃至全国的领头羊!
让客户满意,使员工自豪!让社会敬仰!
艺术品鉴定,评估,拍卖,交易,交流
藏品征集,瓷器、玉器、青铜器,古玉,古钱币。化石,陨石
郑重提示:
1,赝品与当代工艺品不合作
您可直接携带藏品来我公司洽谈,我司将为您安排专业拍卖顾问接待洽谈合作事宜。
2、如您在异地或不方便前来,可先把藏品信息发送到公司收藏顾问微信上
a、如果藏品符合上拍条件,我们会以电话方式邀请您前来我司详谈,所以邮件中请务必留下联系方式。
b、如果藏品不符合上拍条件,我司会致电回复,并期待您的再度支持。
3、凡通过鉴定符合上拍条件的,可签订委托服务协议并支付由此产生的相关上拍费用,同时我司承诺可免收藏家保险费和保管费;如若拍卖未成交也不收流拍费;为了提高拍卖成交机率,敬请您确定保留价。
鉴定出手都可以找我的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