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铝合金伸缩缝标准做法
铝合金伸缩缝装置主要规格
专为慷慨的热和地震运动要求和狭窄的视线而设计,可限度地减少美学对地板饰面的破坏。
楼层/楼层,楼层/墙面条件
运动:+/- 50%(可修改至+/- 100%)
关节宽度:2“-12”(可修改至32“)
可选防潮层
可选防火等级
南京铝合金伸缩缝装置特点:
1 7/8英寸(46毫米)深锅适合深度增加的地板,如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和摊铺机系统。
泛型提供了一个垂直的表面抵靠3/8英寸(9毫米)厚的瓷砖,消除了对斜面地板边缘的需求。
中心杆和锥形框架组件的组合使用会在地震运动后重置锅。
密封件与地板齐平,易于清洁,并防止污垢和水陷阱。
抗震伸缩缝特点说明
所有平面密封件均通过IOS9001质量认证,并提供以下品质:
密封件与地板齐平,易于清洁,并防止污垢和水陷阱。
与大多数平移系统相同。
与市场上的任何密封剂相比,密封件提供卓越的热运动,并且通过消除支柱杆和密封剂系统大大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胶条提供5种标准颜色以匹配相邻的地板(可提供自定义颜色)
可变选项
变形缝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形缝防水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地上、地下建筑工程变形缝防水施工。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8-200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134-2004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08-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1.3 术语
1.3.1 变形缝
变形缝是土木工程中结构部分或全部分离的建筑结构单元之间在因温度、沉降、地震等作用产生相对微量位移时,其建筑结构、整体观感、使用功能不致发生质量破坏的一种建筑构造措施,它包含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1.3.2 防水止水带
它包括橡胶质、金属质等,其作用是在建筑变形缝处的两侧因内、外力作用而产生相对微量变形时,能确保变形缝处的防水功能不致遭到破坏。
1.4 施工准备
1.4.1 技术准备
1.4.1 .1应熟悉设计图纸、相关规范、标准及本工艺标准,对施工变形缝的做法、位置及构造措施进行了解,以确定防水变形缝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1.4.1.2 防水变形缝施工前应对结构材料、防水材料、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建筑功能的有效性,并作好核对记录。
1.4.1.3 确定施工方案,针对防水变形缝的不同部位、不同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条件、编制满足设计要求、相关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方案。
1.4.1.4 应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技术要求,以及确保使用功能的技术措施与施工方法。
1.4.2 物资准备
7.4.2.1 止水带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缝和气泡;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止水带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2mm、面积不大于16mm2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处;止水带的质量应符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附录中A.0.4的要求。
1.4.2.2 金属止水带应用于变形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中,并应有防止接缝渗水及变形破坏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与施工作业措施。
1.4.2.3 水泥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
1.4.2.4 砂、石等材料的要求同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4.3 施工设施准备
1.4.3.1 施工机械
混凝土施工机械、钢筋加工设备、模板加工机械。
1.4.3.2 工具用具
手推车、溜槽、铁锨、活动扳手、电焊机、剪刀、榔头、压力钳、橡胶热压焊设备、錾子、木抹子、铁抹子、尺杆、刷子、灰斗、小桶等。
1.4.3.3 监测装置
电子磅秤、混凝土坍落度筒、混凝土试模、钢卷尺、直尺等。
1.4.4 作业条件准备
1.4.4.1 底板变形缝防水施工前,底板的垫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底板钢筋已施工完毕。
1.4.4.2 侧壁变形缝防水施工前,侧壁钢筋已施工完毕,侧壁模板安装完。
1.5 施工工艺
1.5.1 施工工艺流程
1.5.1.1 底板变形缝防水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1。
1.5.1.2 侧壁变形缝防水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2。
1.5.2 操作要求
1.5.2.1 止水带的加工
止水带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止水带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裁剪;中埋式止水带在转弯处宜采用直角专用配件,并应做成圆弧形;止水带接头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接头应采用热压焊或者胶粘,接缝平整、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
1.5.2.2 止水带安装
a) 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中部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橡胶质止水带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应事先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及型式固定牢靠(参见图1-3、图1-4)。采用橡胶止水带和钢边橡胶止水带时,可将止水带两侧先用扁钢夹紧,再将扁钢与结构内的钢筋焊牢,使止水带固定牢靠、平直。
b) 当采用外贴式止水带时,应待施工缝处混凝土充分干燥后进行安装。外贴式止水带一般采用粘贴法,用胶粘剂将止水带粘在混凝土迎水面上。施工时,应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刷底胶,胶粘剂的使用应按出厂说明操作。外贴式止水带粘贴后,有的还要做机械锚固,具体作法按设计要求施工。
图1-1 底板变形缝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c) 当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条与普通橡胶复合的复合型橡胶条、中间夹有钢丝或纤维织物的遇水膨胀橡胶条、中间圆环型遇水膨胀橡胶条时,应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防止止水条胀出缝外。
1.5.2.3 支模板
图1-2 侧壁变形缝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两侧的模板必须固定牢固,封堵严密,防止漏浆和跑模。一般采用木模板将止水带夹住。在顶板或底板变形缝处应设支撑将模板顶牢,在墙体变形缝处应和墙侧模板连成整体,确保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不变形。
1.5.2.4 浇筑混凝土
变形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时,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应修补。顶板、底板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边墙止水带内外侧混凝土应均匀下料,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止水带一侧混凝土浇筑完,混凝土经养护,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拆除模板。再支设另一侧模板,准备浇筑另一侧混凝土。当变形缝较窄,不便于支拆模板时,可直接安装填缝材料替代模板(如聚乙烯笨板等),混凝土浇筑完后不再拆除。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见《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
1.5.2.5 嵌缝及安装保护盖板
变形缝口部应用防水密封材料嵌缝,一般采用改性石油沥青或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嵌缝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缝内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水、并涂刷与嵌缝材料相容的基层处
理剂。
b) 嵌缝时应先设置与嵌缝材料隔离的背衬材料。
c) 嵌缝应密实、与两侧粘结牢固。
d) 缝上应设保护层,一般室内外变形缝上都设计有变形缝盖板,施工时应注意在嵌缝材料表面设隔离层,变形缝盖板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e) 当后安装填缝材料时,应将变形缝内清理干净,不得留有模板、砂石等杂物,更不允许变形缝内被混凝土或砂浆填实。
1.5.2.6 施工质量要求
a)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必须成型准确,内实外光。
b)橡胶质止水带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必须准确,混凝土施工时不得变形与移位(见图1-3、图1-4)。
1.5.3季节性施工要求
1.5.3.1 雨季浇筑混凝土应有防雨措施,避免雨水冲刷。
1.5.3.2 夏季高温或大风天气,应特别注意对变形缝浇水养护并复盖防晒保湿,防止失水干燥。
1.5.3.3 冬季施工应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其要求同防水混凝土施工。但应注意加强对变缝部位的保温养护措施,防止边缘部位混凝土受冻。
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填缝材料;4-外贴式止水带。
图7-3 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式止水带复合使用构造
外贴式止水带L≥300mm 外贴防水卷材L≥400mm 外涂防水层L≥400mm
图1-4 底板止水带施工示意图
1.6 质量控制标准
1.6.1 主控项目
1.6.1.1 变形缝所用止水带和填缝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相关规范或行业标准,并经现场检验不得存在厚度不匀、砂眼等严重缺陷。
检查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1.6.1.2 变形缝处止水带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其定位必须准确,固定必须牢固,且应确保混凝土施工中不移位。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6.1.3 止水带处的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密封性,应确保混凝土施工后成型准确,密实光洁。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