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程中,在缺水地区将优先利用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措施,补充地下水、削减地面其他地区则优先利用湿塘、雨水湿地、等措施,调蓄、净化雨水,削减径流峰值。
保护已有海绵体
原有的“海绵体”要有效保护。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坑塘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新建一定规模海绵体
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城建规划布局
维持和恢复城市绿地与水体的吸水、渗水、净水能力,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保证城市道路、绿地原有功能的同时,还要合理规划用地布局与竖向设计,使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协同作战的能力 。
桂先生 1512291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