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青花有的小梅瓶、小罐及尊、渣斗呈台阶底。除此之外,当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模仿西亚地区的金银器、以及对外贸易的频繁往来,许多造型玻璃器和陶器的器物,如天球瓶颈短粗,上阔下敛、花浇、鱼篓尊、盘库(无挡尊)、折沿盆、八方烛台等。这些带有伊斯兰风格的瓷器在永乐朝曾大量烧造。整体风格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修胎仔细,很难看到接痕,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以永乐朝为代表,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各部位处理严谨得当,具有典雅、清新秀美的艺术风采。
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人物纹高足杯
永乐、宣德青花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并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改变了元代青花层次繁密的布局风格及粗犷的画法,装饰上渐趋疏朗,规矩中富于变化。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小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时期注重从自然界选取素材。植物纹有:缠枝莲、蕃莲、束莲、批把果、牡丹花、扁菊花、桅子花、百合、灵芝、牵牛花、忍冬纹、石榴、柿子、荔枝、海棠花、山茶花、宝相花、射干花、松竹梅、葡萄、瓜果、折枝桃、西瓜等。许多花卉的枝干、花叶经过概括、变形、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而且往往是几种花卉交错重复使用,布局非常匀称。永乐青花还常绘园景花卉图,多见于50厘米左右的大盘。缠枝莲花在永、宣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是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纹样,描绘得非常流畅,线条粗犷,自由活泼,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化,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熟。动物纹有:龙(团龙、夔龙、璃龙、海水龙、行龙、龙纹牡丹、龙穿花、龙穿莲)、凤(团凤、云凤、双凤、凤穿莲、龙凤)、鱼藻纹、缓带鸟、麻雀、海兽、飞象、麒麟、狮子等。永乐龙纹,一般张嘴,常常是细颈长身,比元代粗,多为五爪呈轮状,少数为三爪、四爪;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泼辣有力,龙首威武昂扬,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
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海水龙纹钵
龙除了与朵云和海水组成图案外,当时也常和凤结合在一起。人物纹,由于受苏麻离青原料易晕散的限制,所以描画的小是很多。主要有仕女、吹箫引凤、婴戏图、琴棋书画,仕女常常和庭园楼阁组合描画在一起,格调清幽,如仕女游园、赏月、拜月等。海水纹在永宣青花中更是大量出现,也最为擅长,除了少量用作主题纹饰外,多是用作辅助纹饰,采用写实手法描绘,海水起伏翻腾,汹涌澎湃,气势壮阔。另外,庭园小景、莲花托八宝、梵文、藏文等吉祥图案和文字也经常出现于青花瓷器上。当时比较常见的边饰有正反、相连的回纹,正反山字、点珠纹,朵花、卷草、蕉叶、忍冬、缨络、仰覆莲瓣、如意云头纹等,另外,永宣青花在装饰上有的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综观永宣青花纹饰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气势,恢弘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压手杯内的款识
永乐青花款识不多,仅见于压手杯里心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帝王年号款。明谷泰《博物要览》中记载:“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永乐年制’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之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但主要还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其次是四字款、横款,一般写在口沿及器物肩部,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问距离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笔画粗细适中,笔法遒劲有力,字体清晰。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圈,晋唐小楷最出群”。当时写篆书款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字体清晰,六字有的大小不一,起落笔处呈尖状,“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
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瓷器的款识
由于永宣两朝中问相隔的洪熙朝只有一年时间,所以过去文物界有永宣不分之说,往往把没款的瓷器划为永乐,实际不然,笔者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700余件永宣青花藏品,结合近年来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永乐、宣德地层出土资料来看,永宣青花既有其共同点,也有许多区别之处。概括起来,永乐青花胎体较轻,釉层更为肥厚、莹润,青花十分浓重带有晕散,颜色稍深于宣德青花,造型圆润灵巧,许多器物尺寸不是很大,梅瓶下部近底处要比宣德梅瓶略显肥胖丰满,纹饰清新秀丽,笔道细,无桔皮纹,绘人物的极少,仅见青花胡人舞乐双耳扁壶。大多无款,仅见于缠枝莲纹压手杯的杯心写“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而宣德青花,胎体重,瓷化程度高,釉色白中泛青,釉层多布气泡,有桔皮棕眼,也就是橘皮釉明显,青花浓淡相问,多带有黑色结晶斑点,造型更加丰富,尺寸比永乐大,纹饰画法笔道较粗,讲究布局、层次,绘画技巧更为成熟,用笔很有气势,大多写有年款。
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瓷器的款识
名声显赫的永宣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仿效,为青花工艺的典范。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时至今日仍大量仿制。
故宫博物院藏明正德仿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盘
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御窑厂以清宫旧藏的永、宣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及色感上有的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很强的永宣青花韵味。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仿明永乐青花锦纹蒜头口双耳扁壶
清代仿永乐青花主要是以雍、乾两朝为代表,雍正仿永乐青花器有青花菊瓣纹鸡心碗、青花锦纹双耳扁瓶、青花缓带耳葫芦扁瓶、青花折枝花纹双耳扁瓶、青花缠枝花纹折沿洗、青花缠枝花纹双系盖罐、青花缠枝花鸟纹大盘;乾隆仿永乐青花器有:青花阿拉伯纹盘座、青花加金首蓓花纹碗、青花锦纹壮罐、青花折枝三果纹僧帽壶。康熙朝仿宣德青花的器物有青花仕女纹碗、青花缠枝花纹钵缸、青花折枝花果纹花口碗、青花缠枝花纹鱼篓尊,青花海水异兽纹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器有: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青花花果纹梅瓶、青花花卉纹书纹灯、青花团龙纹葵式洗、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青花缓带耳葫芦瓶、青花牵牛花四方楼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器有青花锦纹盖罐、青花凤穿花纹罐、青花松竹梅人物纹盘、青花把莲盘、青花花果纹执壶等。虽然青花发色也略有晕散,但小黑色斑点是人工点出,没有金属光泽,也不沉入胎体。整体上看还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个别仿品如不仔细对比辨别、观察分析,极易混淆。
![](http://queue1.img.makepolo.com/tmp/product_4_beffee682a9458b6cd79feeeb650fa5a.jpg)
![](http://queue1.img.makepolo.com/tmp/product_4_175a9dec931a3c8eb02f65fc4aa651b9.jpg)
![](http://queue1.img.makepolo.com/tmp/product_4_dda9423c03595cfd54f92fd59c24496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