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惠商互联网小额有限公司(下称“伊利小贷公司”)获得开业批复,注册资本3亿元。
提到伊利股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牛奶、酸奶、雪糕……,做牛奶的企业居然都在悄然布局金融,果真是一个“全民金融”的时代。
这也不是伊利股份第一次涉足金融领域了。在2014年—2017年间,伊利股份已经先后获得了融资租赁牌照、商业保理牌照和买方信贷牌照,加上此次获得的网络小贷牌照,伊利股份已经拥有四个(类)金融牌照。
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曾公开表示,“伊利重点通过两个“+”来提升自身的内力,一个是“互联网+,另一个是金融+”。
伊利股份要在“互联网+”方面提升内力并不奇怪,毕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但令一票喝奶群众好奇的是,金融对于伊利股份的作用是什么,能让其频频涉足呢?
频频布局金融,剑指产业链
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买方信贷三项业务的客户都是企业或个体户,公开资料显示,伊利股份借助产业链金融中心,累计为内蒙古自治区奶农发放青贮5亿多元,并为1900余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近72亿元。
同时伊利股份年报显示,2016年伊利股份在担保和保理业务的营收达到3318万元,主要由其供应商、经销商办理的担保、应收款项保理业务量增加所致。
如此看来,伊利股份在金融的布局不仅可以解决上下游企业资金问题,还可以为伊利股份提供不错的财务收入。
但是,这三种方式对于护航伊利股份的整个产业链而言,仍存掣肘。
担保业务时效性较弱,月末、季度末信贷规模紧张,使得大量业务不能及时放款。保理公司提供融资则必须依托于应收账款的转让,部分中小企业无法覆盖。买方信贷业务只能够支持下游经销商,存在无法异地开户的实际问题,影响业务推进。
有观点认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伊利股份才顺势成立了互联网小贷公司,而伊利小贷也曾表明为帮助上下游企业可持续发展,将适当下调利率,降低客户融资成本。
虽然伊利股份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信心很足,但是就其本身业务的盈利性和发展速度来讲,并不乐观。
虽然商业保理和融资担保两项业务对其财报贡献了不错的业绩,但这两项业务目前多在伊利股份的体系内部开展,业务增长速度和其自身业务规模高度相关。若想要进一步扩大其主营业务之外的金融服务,也存在一些风险。
伊利股份重金布局供应链金融,那么它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又是如何规划的?
据了解,蒙牛并未布局自己的供应链金融,而是采用了“借船出海”的方式。
2015年蒙牛签约新沃金融,将上下游供应链的融资服务交给新沃金融去完成。之后,蒙牛又携手农行推出“数据网贷”产品,对企业之间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将金融业务转到线上。
显然,蒙牛主要是靠和外部金融企业或机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上下游合作商的资金问题,且蒙牛的公告等资料也未能发现其独自设立金融类企业或者独自开展金融业务。
伊利股份和蒙牛一直“相爱相杀”,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蒙牛竟迟迟没有出手,相反,伊利股份却相继拿下4张(类)金融牌照,两家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深圳全金融牌照办理,详情请及时联系腾博顾问蔡先生
关于腾博国际
腾博国际商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博国际)是一家以“育人尚德,志存高远;互依共存,奋发进取”为企业文化的专业商雾服务机构,于2005 年8 月19 日在中国新疆霍尔果斯成立,总部坐落于新疆霍尔果斯市福田区平安金融中心70层
腾博国际十年磨一剑,立足为企业打造新的商业空间和价值提升提供支持,尤其是近年来为推动前海创新发展,积极做出努力,对前海营商环境、政策分析及吸引投资者等
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着力前海企业金融业务延伸和企业创新,出谋划策,并已成功服务上百家优质企业在前海创建公司和商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