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根据这一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这种新银币,式样新颖,形制划一,重量、成色与法定重量均不逾3‰。所以发行以后,人民乐于使用,不论通商口岸及内地,均能顺利通行。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试铸“光绪元宝”,获得了成功,之后,湖北、江南、北洋、云南、四川、安徽、东三省等地纷纷设厂,仿广东版“光绪元宝”鼓铸银元。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户部拟裁撤各省造币厂,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但因庚子国变而流产。后来,全国流通的银元逐渐以北洋、南洋(江南)、湖北、广东四省铸币为主,而其中“北洋造”银元流通更为广泛。
原本银元市价各地不同,黄河以北系以“北洋造”为标准,其他银元约高或约低若干;大江以南,则是以“江南省造”作准;两湖地区的标准自然是“湖北省造”银元;而两广及关外则以双毫小银角为标准。辛亥革命后,北洋造银元的影响力随军队势力进入江南及两湖范围,对各省银元在市价上的差额影响逐渐细微。因此北洋选择北洋造银元为筹备新国币模颁发前过渡阶段的标准银元,规定“嗣后一切官款及官营业出入,均以北洋银元为本位,其他南洋、湖北、广东等银元暂准一律搭用,不得贴水”。 北洋34年银币小字版,指的是34年这个数字,相对小一点,其实并不明显,分辨的关键还是看龙,这个版的龙不是34年龙,而是造币厂将33年北洋龙的版改为34年,又铸造的。龙鳞版浅,精品好品存世不太多。
北洋是现在天津地区的旧称,在清朝时被称为直隶省。北洋机器局(又称军火机器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是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兵工厂,由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人于1867年创办,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光绪十三年(1887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建附属于北洋机器局的机器铸钱局(宝津局),铸造机制铜钱,铸币设备部分来自北洋机器局,部分从英国进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准许各省仿铸西式银币,时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令北洋机器局试铸银币,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铸造了一套主币以圆为单位、面额为壹圆、伍角、贰角、壹角、半角五枚一套五等币值的银币,系北洋机器局的初铸银币。
北洋机器局更名北洋造币局,铸行较早脱离“两单位”的银币后,又于光绪二十五年始,铸行面值库平纪重的“光绪元宝”,在这类币的背面左側阿拉伯数字表示该币为光绪X年版。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发行量少,市场稀缺,为稀有币种,近年来收藏钱币市场火热,所以此钱币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北洋省造光绪元宝,银币钱面珠圈内镌汉文“光绪元宝”。珠圈外上环满文,下环币值“库平一两”,左右分别镌“北”、“洋”两字,字上方各镌一星点。钱背为中心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右为阿拉伯数字“33”,左右下侧各镌一圆点星。龙身盘踞太阳,眼神炯炯有神,龙鳞雕刻细密有致,腾云驾雾,身姿遒劲有力,龙爪张扬,神武有力。整体镜面平整光滑,工艺精湛,纹饰显得非常清晰,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银币收藏的大类,历来都受到很多藏家的关注,不同版别的光绪元宝都有独特的韵味,值得藏家深品。特别以北洋造光绪元宝为例,钱币类的在线拍卖中,北洋造光绪元宝备受青睐,成为很多买家追逐的焦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八百万人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龙纹光绪元宝。一名资深的货币收藏家告诉笔者,我国有67.3%的富豪都喜爱收藏龙纹光绪元宝,因为其保值能力极高,能够为投资者创作巨大的财富,而且也是身份地位和品味的象征。
北洋造光绪元宝_这几年成交记录:
光绪三十四年北洋造光绪元宝--成交价:RMB1,918,400---成交日期:2017-11-13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成交价:RMB1,207,000---成交日期:2017-06-12
光绪三十四年北洋造光绪元宝--成交价:RMB1,224,000---成交日期:2017-06-26
光绪元宝北洋造库平七钱二分--成交价:RMB1,380,000---成交日期:2017-07-26
光绪元宝北洋造库平七钱二分--成交价:HKD1,380,000---成交日期:2017-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