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开始就已存在了。至战国时期则大为流行。目前发掘的战国时期墓葬中其随葬玻璃器几乎均有玻璃珠。它的发展是与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玻璃质地更加洁净分不开的。兼之人们佩饰用玉石较少,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推动玻璃珠生产的大量化、精美化。
广州玻璃珠报关行
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举世瞩目的成套编钟,更出土了许多玻璃珠串,此图的两串玻璃珠均为此墓中的随葬品。其中一串由七粒单色玻璃珠穿成,珠成圆形,紫褐色,表面光洁,器形规整。另一串珠子装饰精美,为典型的蜻蜓眼玻璃珠,多呈大小不等的扁圆体,以浅蓝色或绿色为基色,表面饰以数个白色、浅蓝色的类同心套环,其中心部位略高于四周,呈凸起状。
广州玻璃珠报关行
此串玻璃珠应是以缠丝法制胎,再分别蘸取白料和浅蓝色料,呈环状点于珠胎之上,在两者均未完全凝结时粘接而成的。
广州玻璃珠报关行
蜻蜓眼玻璃珠为春秋战国时期玻璃珠的主要形式,同时它还遍布中亚、西亚及北非各地,是中西方玻璃器所共有的品种。此串中每个珠体的尺寸均不同,除一粒为绿色菱形外,其余形制均为扁圆体,中有穿孔,造型呈统一性。这些玻璃珠色泽艳丽,造型规整,体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可作为战国时期玻璃珠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