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 对苯二(甲)酸,松油苯二甲酸; 纯对苯二酸; 对酞酸; 对苯二酸; 对二苯甲酸,对酞酸
CAS登录号:100-21-0
EINECS号:202-830-0
terephthalic acid
两个羧基分别与中相对的两个碳原子相连接而成的二元芳香羧酸。
产品性状
该品为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可燃。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熔点300 °C
自燃点680℃
燃点384~421℃
98.4kJ/mol
3225.9kJ/mol
闪点 >110℃
1.55g/cm3。
溶于碱溶液,微溶于热,不溶于水、、冰醋酸、、、、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可溶于DMF、DEF和DMSO等强有机溶剂。
对苯二甲酸可发生;在强烈条件下,也可发生卤化、和磺化反应。



环境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未见职业中毒的报道。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LD501670mg/kg(小鼠腹腔);3200mg/kg(大鼠经口);3550mg/kg(小鼠经口)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1]



环境标准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0.1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1mg/L
中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OELs(mg/m3)PC-TWA:8;PC-STEL:15。



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后,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砂土
主要用途
PTA 绝大部分用于生产最重要的聚酯──。1963年以前由于PTA不易精制,故全部产品均先制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精制分离杂质后,与在釜式(间歇操作)、塔式(连续操作)中进行,制得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其的混合物,再经缩聚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963年,PTA精制方法实现工业化,特别是1965年阿莫科化学品公司的精制法成功,更多地采用PTA在一个或多个串联釜式反应器中与乙二醇直接的方法。直接酯化对要求较高,但可省去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制造及的回收过程,产品质量也较高。直接酯化法由于有上述优点,发展很快,在70年代精PTA产量已逐步接近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产量。PTA还可通过与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这种路线不但省去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的生产步骤,而且反应产物中很少。同时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能溶于水,易于进行结晶精制。因此,用粗PTA制粗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精制后再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就可避开较困难的粗PTA的精制过程。有许多公司对此法进行了研究和开发。
对苯二甲酸的应用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对苯二甲酸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生产增塑剂,其中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它是由对苯二甲酸与工业辛醇(2-乙基己醇)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是一种高闪点、高比的高品质增塑剂,特别适用于耐热和绝缘要求高的电缆料的生产;第二是聚酯型增塑剂,是对苯二甲酸与(如二甘醇、、甘油、丙二醇、丁二醇等)发生酯化的产物,其一般在1000-4000之间(作为增塑剂的聚酯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应用于化纤和塑料包装的聚酯要小很多)。



储运条件
产品运输中应防火、防潮、防静电。袋装产品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槽车装卸作业时应注意控制装卸速度,防止产生静电。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内,应远离火种和,与、酸碱类物品分开存放,应防止日晒雨淋,不得露天堆放。
包装与储运 袋装产品采用内衬塑料薄膜的包装袋,每袋产品净重1000±2kg。包装袋上应印有生产厂名、地址、商标、、等级、、净重和标准代号等。也可使用不锈钢装运,装料前应检查槽车是否清洁、干燥,装料后进料口应密封并施加铅封。
使用注意事项 属低毒类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过敏症者,接触该品可引起皮疹和支气管炎。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0.1mg/m3。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