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涵养水源、防汛抗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在城市中建立湿地公园,不仅能有效保护湿地生态,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改善城市气候,可以说湿地是城市的宝贵财富。近年来,红安县加大力度保护金沙湖人工湿地,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守护这一湖清水,永续幸福之源。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6年8月正式进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行列,公园总体规划面积28550亩,其中湿地面积23860亩,涉及城关、七里、华河、二程4个乡镇、2


5个行政村,共分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
金沙湖是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是城区居民的“母亲湖”、“生命泉”,饮用水源保护是金沙湖湿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金沙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和变化情况。
水质监测每四个小时,自动抽



取金沙湖表层水样,水溶解氧、COD、总氮、氨氮等九项指标进行检测,检测评价表示,湖区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标准)以上,水质优良。
除了对水质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还推进实施金沙湖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在厕所革命基础上,对金沙湖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安装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确保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城关镇松林村有四个小组200多户居民位于湿地公园二级保护区内,靠近湖区,为了让居民的生活污水排出不影响饮用水源,松林村的四个小组在今年一共安装6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污水收集处理是将三格化处理后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进行收集,再经过“生物+物理”的处理方法,使排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今年以来,在饮用水源保护方面,红安县出台了《红安县金沙湖环境整治工作方案》,重新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拆除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各类建筑及附属物13000余平方米,拆除湖区养鱼拦汊筑坝149个,退渔还湖面积2300多亩;拆除畜禽养殖69处,栏舍面积3.6万平方米。建成化肥厂沿湖长540米、高2.5米围墙;建成一级保护区取水口至溢洪道620米长防护堤坝;完成一级保护区17户住户污水改造,污水排放并入新建管网;完成二级保护区内7个自然湾546户的厕所革命,建成9处污水收集处理池。二级保护区外99个自然湾、3790户厕所革命全部完成;建成一、二级保护区4公里铁丝隔离网;完成宣传碑牌、界碑界桩等208处(块)
午后,金沙湖上,一架无人机在空中盘旋飞翔。湖边,红安县广播电视台记者操作无人机,空中拍摄金沙湖全景湖水清澈,水波荡漾,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今年以来,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加大巡查力度,在人力巡湖的基础上,开展无人机航拍巡湖,多措并举推进湿地保护。通过巡湖积极发现和制止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活动,准确的收集日常的野生动植物资料和人为活动情况,为管理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制定科学依据。
据动物保护站副站长阮奇介绍:“我们通常采用固定线路的定期巡湖和辖区内不定期巡湖的方法相结合,固定线路的定期巡湖每月不少于3次,且每次巡湖的间隔时段不超过十天,不固定线路的不定期巡湖每月不少于1次,在物种活跃期等特殊情况适当增加巡护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