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改性沥青的显微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联系非常紧密,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可以清晰描述沥青的微观形态,并起到生产指导的作用。对不同稳定剂、软化剂掺量的SBS改性沥青采用荧光显微镜拍照,观察改性剂的分布情况,用来评价SBS改性沥青的剪切质量。
通过荧光显微镜放大观察可得:稳定剂的加入可使改性剂颗粒变小而均匀地分布于沥青中;软化剂的加入,改善了SBS橡胶的硬度和流动性,从而改善了改性剂的剪切效果。
沥青与聚合物混合形成相容体系,改善了沥青的使用性能。根据沥青的改性原理,不论是聚合物吸附了沥青中的油分溶胀后分布在沥青中,还是聚合物吸附了沥青中的油分溶胀后形成连续相,沥青重组分分布在聚合物相中,都是因为聚合物的存在改善了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并且后者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聚合物的特性,因此,聚合物吸附沥青中的油分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是大限度发挥聚合物改性作用的关键。
改性沥青制作工艺
将沥青和抽出油混合,快速升温至180℃左右,加入4.5%改性剂,随后保持温度在180~190℃之间,剪切速率在5500r/min,剪切45min,加入稳定剂,再剪切5min,放在烘箱里,置于175℃下发育2h,随后测量各项性能。
性能评价指标及测定结果
改性沥青性能评价主要依据为《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所规定的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