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要严防饲料霉变
猪摄入霉变饲料后,可引起慢性体内组织受损,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并能破坏或降低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导致免疫抑制,干扰和影响猪群对猪瘟、口蹄疫等重要疫病的免疫效果,增加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几率,对生猪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其动物产品的食用安全均可造成不利影响,应引起养殖场户的重视。
一、霉变原因:
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许多霉菌,常寄生于含淀粉高的饲料中,如果环境温度在28℃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饲料就容易发霉变质,霉菌就会大量地生长繁殖,产生大量霉素。
二、防控措施:
1、饲料的控制。饲料的水分含量一般玉米、高粱、谷物等饲料水分宜控制在14%以下,大豆、豆饼、豆粕、麦类、次粉、糠麸类饲料水分宜控制在13%以下,菜子饼粕、棉籽饼粕、花生饼粕、鱼粉、肉粉及肉骨粉含水量宜控制在12%以下。
2、加工过程的控制。生产颗粒饲料时,严格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水分和温度,出机颗粒的含水量和温度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一般含水量在12.5%以下,温度一般可以比室温高3--5℃。
3、包装运输的控制。注意饲料产品的包装、贮存与运输,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饲料四周要留有空隙,保持空气流通,相对湿度不超过70%。贮存过程中还应防止虫害、鼠咬。运输饲料产品应防止途中受到雨淋。
4、防霉剂的控制。常用防霉剂主要是有机酸类或其盐类,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及它们的盐类。其中丙酸、丙酸钠和丙酸钙应用最广,属酸性防霉剂,它对霉菌有较强抑菌效果,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0.3%左右。目前多采用复合酸抑制霉菌的方法。
汝州济生康旗下“霉立解”,做到了饲料的防霉和脱霉两个环节。尤其是在规模化种猪场,防霉制剂应长期添加,一旦发现病症要及早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