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三江GL-957短路隔离模块
一,产品特点
用于报警总线回路中,用于将发生短路故障的线路部分从总线回路中分离;
故障排除后,被分离部分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LED指示工作状态,正常监视状态不亮,动作时常亮;
不占用模块地址。
泛海三江GL-957短路隔离模块
二,产品外观
泛海三江GL-957短路隔离模块
三,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电压:24VDC(脉冲调制)
工作电流:静态电流400mA
工作指示:红色状态指示灯(常态不亮,动作时常亮)
使用环境:室内,温度-10℃一十50℃,相对湿度X95% (40℃士2℃无凝露)
外型尺寸:86X86X40 (mm)
接线方式:无极性二线制
泛海三江GL-957短路隔离模块
四,GL-957型短路隔离器接线方式:
说明:GL-957型短路隔离器不需编码,是作用于将发生短路故障的线路部分从总线回路中分离,所以使用时即将GL-957型短路隔离器串接到所需要使用的总线回路中。
以下为扩展阅读与本商品无关
建筑总平面布局
合理布置建筑
应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以及所处的环境、地形、风向等因素合理布置,建筑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以消除或减少建筑物之间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火灾危害。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
规模较大的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同一企业内,若有不同火灾危险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于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易燃、易爆的工厂和仓库的生产区、储存区内不得修建办公楼、宿舍等民用建筑。
防火间距是一座建筑物着火后,火灾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隔,它是针对相邻建筑间设置的。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热辐射强度与消防扑救力量、火灾延续时间、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相对外墙开口面积的大小、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但在实际工程中不可能都一一考虑。防火间距主要是根据当前消防扑救力量,并结合火灾实例和消防灭火的实际经验确定的。
防止火灾蔓延
根据火灾发生后产生的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一般不考虑飞火、风速等因素。火灾实例表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建筑,保持6~10m的防火间距,在有消防队进行扑救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形,将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定为6m。
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
防火间距还应满足消防车的最大工作回转半径和扑救场地的需要。建筑物高度不同,需使用的消防车不同,操作场地也就不同。对低层建筑,使用普通消防车即可;而对高层建筑,则还要使用曲臂、云梯等登高消防车。考虑到扑救高层建筑需要使用曲臂车、云梯登高消防车等车辆,为满足消防车辆通行、停靠、操作的需要,结合实践经验,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节约土地资源
防火间距的计算
防火间距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如为储罐、堆场,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中相邻堆垛外缘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