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道教史上,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唯有,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道教里有“药王殿”,而遍及民间的有“药王庙”。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一 贫穷有志 探求仙道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父母为耕织为业,养家糊口。
孙思邈自幼遭受风冷,缺吃少穿,身瘦力弱,经常生病,为寻医看病,几乎化尽了家的的收入和田产。
孙思邈七岁入学就读,由于聪明过人,每日能诵读千余字,很受老师的器重。十七、八岁时,学问积累了不少,爱好读论《老》《庄》及百家之说,也很喜欢佛教经典。有一次,洛州(洛阳)总管独孤信路过华原,无意中遇到了这个爱学幼年,十分惊奇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呵!”但深感受其见识高超而家境贫寒,将来不会被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