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玻璃鳞片的玻璃组成(%)
玻璃种类 | sio2 | A12o3Fe2o3 | Cao | Mgo | B2O3 | Na2CO3K2O | B2O |
C玻璃 | 64.6 | 4.2 | 13.4 | 3.3 | 4.3 | 9.3 | 0.9 |
E玻璃 | 54.2 | 14.6 | 21.1 | 0.3 | 9.0 | 0.5 | 0.3 |
由于玻璃鳞片在涂层中是重叠排列的,因此对涂膜的抗渗透性起了很大作用。涂装方法可采用刷涂、高压无气喷涂或辊筒涂装。
2、玻璃的耐蚀性(%)
玻璃种类 | 冰醋酸 | 10%HCI | 10%H2SO4 | 10%HNO3 | 28%nh4oh | H2O |
C玻璃 | 0.42 | 4.08 | 2.43 | 4.35 | 1.25 | 0.95 |
E玻璃 | 0.78 | 43.88 | 42.74 | 40.2 | 0.66 | 0.64 |
注:测试数据为9.5um厚涂膜在96度的各种介质中浸泡24h后的失重百分比。
3、玻璃鳞片涂料的特性
(1)对化学介质、其他气体、蒸气的渗透性比玻璃钢衬里小,难以引起水蒸气扩散现象,这是由于层层重叠排列的玻璃鳞片,使介质渗透距离长的缘故。
(2)固化时收缩率低,由于分散,粘结面残余应力小。
(3)热膨胀系数小,粘结热应力相应也小,耐热温度高,耐热冲击性能好。
(4)力学强度虽不如玻璃钢衬里,但耐磨性、耐刮擦性能出色,对机械损伤也只限于局部。
(5)玻璃鳞片涂料施工工艺性能也很好。
玻璃鳞片涂料若仅是玻璃鳞片和树脂的物理混合,是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的,这里还涉及玻璃鳞片的截面问题,玻璃鳞片混合量及混合方法、树脂的选择、基体的前处理、底漆的选择、施工方法等一系列的参数,是决定玻璃鳞片涂料的技术关键。
鳞片胶泥/涂料防腐是指以耐蚀树脂为主要基料,以薄鳞片状(外形似鱼鳞)填料为骨料,添加助剂并经过特定工具加工混配而成的胶泥或涂料防腐材料。鳞片胶泥或涂料衬里防腐相比玻璃钢衬里、橡胶衬里等,具有更强的抗介质渗透能力,固化后残余应力分散松弛性更好,对环境热应力及负载应力敏感性更低。用于鳞片胶泥涂料防腐材料的鳞片原料分为:玻璃鳞片、石墨鳞片、云母鳞片、金属鳞片、涤纶鳞片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玻璃鳞片。本章节侧重介绍的也是玻璃鳞片胶泥。
有机高分子衬里的破坏,有化学腐蚀和物理破坏,两种形式互为影响,在实践中往往以物理破坏表现为主,如工况中鼓泡、脱壳、开裂、分层、剥离等。耐腐蚀需要做的不简单是耐化学腐蚀,还需要抗物理破坏。这里的抗物理破坏,主要有三方面。
(1)抗介质渗透
主要有以下:抗介质分子经过树脂基体中分子空隙迁移渗入基体;抗介质分子经树脂中存在的微裂纹、微气泡的毛细作用下渗入基体;抗介质分子经填料纤维和树脂间界面孔隙渗入基体。
(2)抗应力作用
内应力来源:①基体固化时的收缩应力;②不同线性膨胀系数的材料界面间产生的收缩应力;③外界的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内应力会时间和空间的延伸而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会释放出来,衬里层就会破坏。
残余应力,是施工作业时,材料成型留下的的。它与热应力一起作用使得材料的界面强度降低,增加微裂纹和界面孔隙,导致最终的介质渗透。介质渗透又会反过来促进应力产生,促进裂纹发展延伸,形成恶性循环。
外力导致的应变,外界的载荷、外力作用变化引起的宏观应变,位移变化更会导致衬里层的物理破坏。
(3)保证施工质量
包括衬里成型的每一个环节:设计、表面处理、作业成型、材料配制、质量监控等。在正确选择耐蚀树脂纤维填料的基础上,主要从加大防腐层厚度、抑制腐蚀介质渗透、减少衬里层残余应力和热应力、强化施工质量监控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