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学校:高考复读成功的例子
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是一本书,本文节选了其中三篇,这些文章写了复读生的心声和状况,是了解高考复读状态的一个窗口,对复读生及家长无疑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指导作用,希望大家能喜欢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
1.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特殊一年的感触
7月,也许对于许多后来选择了复读的考生来说是黑色的,毕竟高考失利对于大多数遭遇此事的人可以算是人生的一大挫折,但是对于我,感受并不是那样强烈。在报志愿的时候参考"一模"、"二模"成绩,填报了清华,但是心里却没底,因为"一模"、"二模"都发挥得太好了,甚至可以说有些超常发挥。可以这样说,自己没有考虑过考上清华后会怎样,也没有做好考不上的心理准备,只想一切顺其自然。后来果然因为一道大题的失误与清华失之交臂。当时并没有感觉很沮丧,心态平和得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至于后来选择复读——也许这样说来并不具有代表性——也许是性格懒散使然,我甚至没有十分认真考虑过,只是带着些微的一时冲动和对自己5成的信心便报了复读班,开始了一年的特殊经历。
当我来到学校班级,发现这也许是从小到大以来加入过的最奇怪的集体,大家都是高考成绩在550(500?)分以上,许多甚至是600分以上却未能进入自己期望的大学的失意人,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与不尽相同的目标聚在一起,气氛多少有些暗暗的悲壮。好在大多数人性格都很开朗,使得我们班与普通的毕业班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还多了几分轻松,毕竟已经有过一次经历,再从头来过一遍自然多了几分从容。
非常幸运地,我们的老师都是非常敬业并且经验丰富的人,讲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可以很快找到我们的薄弱之处帮助我们弥补。还有我们的班主任,虽然不亲自授课,但是非常尽职尽责,对我们给予了全方位的关心。
拥有了上述完善的硬件设施、高水平的教师配备以及成员本身较为扎实的学习功底,我们这个特殊的集体可以算得上最具贵族气息的复读班了。在这样的条件下,若想达成自己的意愿,无非靠自己的努力和心态的调整。选择进入复读班,甘愿再忍受一年题海和压力的折磨,无非为了进入自己中意的学校,获得更好的前程,这样的动机下岂有不努力之理?那么剩下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调整心态了。
我想在复读班学习的过程中,调整心态最重要的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当下",一方面是对于未来。
"当下"是指复读班的环境,虽然是高分复读班,但是高考分数最高与最低也相差了将近100分,本身复读就背负着比应届生更大的压力,如果再因此产生什么心理落差,那可算雪上加霜了。我所在的班里有这样的实例。坐在我座位前面的男生高考成绩在班里算比较低的,但数学比较强,然而班里许多人都是各科发展比较均衡并且都很强,相比之下,看似他连这一科的优势都失去了,后来他开始逃学,不愿意来上课,连后来的高考都没有再参加了。这应该是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造成的吧。对于他的做法,我起初是不解,后来是惋惜,现在再思考,发觉只要思想上转过这其中一个小弯,也许就可以完全扭转局面。我们每个人选择复读都有一个核心目的,那就是超越自己,其他的"攀比"都是多余的,因为每个人期待进入的学校不同,对自己的要求不同。我们的竞争对手可以很少,少到只有我们自己;我们的竞争对手可以很多,多到可以是全国的考生。按照前一条标准,可以对班级这个小环境中的其他人的成绩视而不见;若按后一条标准,那么班里这样少的数量的人也太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