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钱币无论古今也概莫能外。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相伴其中,钱币的历史也同样源远流长,世界任何国家都无可比肩。其品种之纷繁,体系之独特,也无出其右者。留存至今,作为历史的孑遗,文化的传承,精美的个体,良好的质量,使之因此而都具有了一定的收藏价值与投资价值。源出于其中的花钱,自然大体也是如此,但又略有不同。古今中外的钱币种类、形状何止千万,中国的花钱却是其中独特的一族。而今,曾沉重地走入历史的花钱,又轻盈地走出了历史。脱胎换骨后,顿时成为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组成部分。
所谓花钱是一种不具备货币功能的非流通民俗钱币,雅称“花泉”,又称“厌胜钱”,最早出现于汉代,币面上铸有各种图案和文字,因形状、图案、文字、功能等因素的不同,花钱的用途自然也不尽相同。按其用途,花钱一般可分为宫钱类、吉语类、宗教类、游戏类、特殊用途类等若干类,主要用于厌胜、佩饰、玩赏、游戏、撒帐、洗儿、纪念、祝寿、吉庆、卜卦、赏赐、凭信、镇库、挂灯、上梁、镇水、殉葬、秘戏等方面,其内容蕴含了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民俗文化,其内涵则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这就是花钱品种繁多、惹人喜爱的真正原因,也是它被人争相收藏的魅力所在。
有学者认为,花钱名称是由厌胜钱发展而来。厌胜,意思为“厌而胜之”,是我国古代巫术的一种,最早记载于《后汉书
·清河孝王庆传》:“因巫言欲作蛊道祝诅,以因巫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这是一种巫术行为,在民间信仰上将其引用,厌胜钱一名最早出现于北宋金石学著作《宣和博古图》和李孝美《历代钱谱》中,且沿用至今。近些年来,钱币收藏界有人把厌胜钱与花钱不加区别,视为同一品种,也有学者认为,古代的大量吉语钱、镂空的花纹钱及选仙钱等,其用途与厌胜无关,厌胜名称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的特殊文字与图像的非正用品钱币,因而提出了花钱、吉祥钱、民俗钱等命名,其中花钱是所有非正用品钱币中,最具影响力和最为广大钱币收藏者认同的名称。
此枚花钱是为花钱中的“吉语钱”,包浆古朴厚重,锈色均匀且自然流畅,整体印制规整。钱币正面圈内印有繁体字“福寿双全”、“喜生贵子”八个字,中间为方孔。背面分别饰蝙蝠、仙鹿、寿仙、喜蛛图案,取其福、禄、寿、喜的寓意,表示幸福、富有、长寿和喜庆。全称为“喜生贵子福寿双全方孔花钱”,该币制作精美,主要制作原料为青白铜,十分罕见,寓意吉祥,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且存世量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