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的合理应用
近年以来,全国许多地区电力供应充足,电力部门大力推行鼓励用电的举措,由于电力供应条件的大趋势,电能用于采暖,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目前住宅内采用的电采暖主要分为二类。
一类是电锅炉,这类设备与传统的采暖方式区别只不过是减少了环境污染,其他方面则变化不大,甚至成本加大,百姓难以接受。
第二类是指地暖系统,它是以电力为能源,通过红外线辐射传热的新型供暖方式,包括电热膜、发热电缆、电热板等,但这一类采暖方式要得到合理的应用,人们还需了解它的某些特性。
首先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必须是节能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不同,地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也不同。只有按照设计容量安装,才能达到设计的采暖温度。建筑物的保温性能越好,采暖的运行费用就会越低。建筑物外墙必须设置保温层,应达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建筑物门窗必须使用节能门窗,屋面要有保温层,首层地面要有保温层,以减少热量损失。
第二,建筑物的层高要适当:电热地暖系统和电热地缆适用于层高不大于3.5m的和层高不低于使用需要的节能建筑物采暖,若大于或低于相对楼层高度的可辅助使用其他配套采暖设备。
第三,建筑物的配电量要适当:安装地暖系统时,要综合考虑安装量和当地的电力政策情况,要具备足够的电力资源,当地的电价也要酌情考虑。旧房改造要考虑增容问题,要经专业暖通和电气工程人员根据热工计算数据进行设计。
第四,运行时受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多:由于电采暖可各户自行控制,因此当相邻住户因外出等原因将电采暖关闭时,或因整栋楼房整体入住率在95%以下时,会使单位住户的电采暖耗电量增加。此外,在家中无人时,需要设置执班温度,以免关闭电采暖后导致住户内自来水管道冻坏。
第五,要遵守地暖系统的安装规范:任何违反低温辐射电热膜采暖系统安装规程的安装方法,都会影响电热膜采暖系统的采暖效果和带来安全隐患。
北京市建筑标准化办公室编制的《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应用技术规程》已于2002年9月28日被北京市建委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实行。
综上所述,地暖既有很多其它采暖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又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我们应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的经济状况,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根据各类住宅用户的不同需求、以及技术条件、经济效益和物业管理等具体情况,合理的采用电采暖。
4、用电政策支持
近年以来,全国许多地区电力供应充足,电力部门大力推行鼓励用电的举措。例如,2002年9月1日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发布《北京市电采暖低谷用电优惠政策办法》(京经电管[2002]121号文件),指出“电热地暖用户在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享受低谷用电优惠,低谷用电时段为23:00到次日7:00。低谷优惠时段不区分用电性质,供热对象一律按0.20元/千瓦时(含三峡建设基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计费,其他时段电价不变。2002年11月1日起执行”。由于电力供应条件不断进步的大趋势,电能用于采暖将会有较大的发展,优惠条件会不断提高。
南京市 溧水县 高淳县 无锡市 江阴市 宜兴市 徐州市 邳州市 新沂市
铜山县 睢宁县 沛 县 丰 县 常州市 金坛市 溧阳市 苏州市 常熟市
太仓市 昆山市 吴江市 南通市 如皋市 通州市 海门市 启东市 海安县
如东县 东海县 灌云县 赣榆县 灌南县 淮安市 涟水县 洪泽县 金湖县
盱眙县 盐城市 东台市 大丰市 建湖县 响水县 阜宁县 射阳县 滨海县
扬州市 高邮市 江都市 仪征市 宝应县 镇江市 丹阳市 扬中市 句容市
泰州市 泰兴市 姜堰市 靖江市 兴化市 宿迁市 沭阳县 泗阳县 泗洪县
连云港市 张家港市
11.浙江省
杭2005年辖:11个地级市;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
州市 建德市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县 淳安县 宁波市 余姚市 慈溪市
奉化市 宁海县 象山县 温州市 瑞安市 乐清市 永嘉县 洞头县 平阳县
苍南县 文成县 泰顺县 嘉兴市 海宁市 平湖市 桐乡市 嘉善县 海盐县
湖州市 长兴县 德清县 安吉县 绍兴市 诸暨市 上虞市 嵊州市 绍兴县
新昌县 金华市 兰溪市 义乌市 东阳市 永康市 武义县 浦江县 磐安县
衢州市 江山市 龙游县 常山县 开化县 舟山市 岱山县 嵊泗县 台州市
临海市 玉环县 天台县 仙居县 三门县 丽水市 龙泉市 缙云县 青田县
云和县 遂昌县 松阳县 庆元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
12.安徽省
2005年辖:17个地级市;44个市辖区、5县个级市、56个县。
合肥市 长丰县 肥东县 肥西县 芜湖市 芜湖县 南陵县 繁昌县 蚌埠市
怀远县 固镇县 五河县 淮南市 凤台县 当涂县 淮北市 濉溪县 铜陵市
安庆市 桐城市 宿松县 枞阳县 太湖县 怀宁县 岳西县 望江县 潜山县
黄山市 休宁县 歙 县 祁门县 黟 县 滁州市 天长市 明光市 全椒县
来安县 定远县 凤阳县 阜阳市 界首市 临泉县 颍上县 阜南县 太和县
宿州市 萧 县 泗 县 砀山县 灵璧县 巢湖市 含山县 无为县 庐江县
和 县 六安市 寿 县 霍山县 霍邱县 舒城县 金寨县 亳州市 利辛县
涡阳县 蒙城县 池州市 东至县 石台县 青阳县 宣城市 宁国市 广德县
郎溪县 泾 县 旌德县 绩溪县 马鞍山市
13.福建省
2005年辖:9个地级市、14个县级市、45个县。
福州市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 闽清县 永泰县 连江县 罗源县 平潭县
厦门市 莆田市 仙游县 三明市 永安市 明溪县 将乐县 大田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沙 县 尤溪县 清流县 泰宁县 泉州市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永春县 安溪县 德化县 金门县 漳州市 龙海市 平和县 南靖县
诏安县 漳浦县 华安县 东山县 长泰县 云霄县 南平市 建瓯市 邵武市
建阳市 松溪县 光泽县 顺昌县 浦城县 政和县 龙岩市 漳平市 长汀县
武平县 上杭县 永定县 连城县 宁德市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 霞浦县
柘荣县 屏南县 古田县 周宁县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