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S改性环氧树脂及其热性能与流变行为研究 环氧树脂;; POSS;;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技术;;化学流变 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POSS)是一种新颖的、具有三维笼状立体结构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不仅兼具有机材料优良的加工性、韧性与低成本,同时保留了无机材料耐热、耐氧化与优异的力学性能。通过POSS顶角的有机基团将POSS分子引入环氧树脂交联网络之中,可以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的使用温度、抗氧化性能等。 本文采用七苯基三硅烷醇POSS(TSP-POSS)对AFG-90树脂/甲基四氢苯酐(简记为AFG-90/MeTHPA)体系和AFG-90树脂/4,4′-二氨基二苯砜(简记为AFG-90/DDS)体系进行改性研究。探讨了POSS改性环氧树脂的机理及改性工艺。研究表明TSP-POSS改性AFG-90环氧树脂的较佳工艺方案为:TSP-POSS与AFG-90经超声分散后在110℃预反应15小时后加入固化剂进行固化,AFG-90/MeTHPA体系促进剂三乙胺(TEA)的较佳用量为0.3wt%,而促进剂TEA不适用于AFG-90/DDS体系。 固化动力学研究表明,AFG-90/MeTHPA/TSP-POSS/TEA体系及AFG-90/DDS/TSP-POSS体系固化过程均可用拓展Prout-Tompkins方程描述,即反应为具有自催化特征的n(m)级复杂反应。同时FT-IR分析表明AFG-90环氧树脂经酸酐固化剂MeTHPA或芳胺固化剂DDS固化后环氧环基本发生开环反应,并分别形成酯结构与叔胺结构,而TSP-POSS在固化过程中其骨架结构并没有被破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除TSP-POSS含量为10wt%的AFG-90/DDS/TSP-POSS体系存在未反应TSP-POSS的富集区,TSP-POSS在其它改性体系中均能较均匀地分散,没有观测到未发生化学反应TSP-POSS的富集区。 通过静态及动态力学研究方法、热失重方法,对两类改性体系的热、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TSP-POSS的引入使环氧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断裂延伸率略有降低,而拉伸模量与弯曲模量有所提高;但大幅度提高了改性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热变形温度、热稳定性能及储能模量E,同时降低了体系的热膨胀系数与损耗因子tanδ峰强度。其中,AFG-90/MeTHPA/TSP-POSS/TEA体系及AFG-90/DDS/TSP-POSS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提高幅度分别达到23.80℃和22.78℃。 此外,化学流变学研究表明:AFG-90环氧树脂经TSP-POSS改性后室温粘度显著增加,而TSP-POSS的引入只对AFG-90/MeTHPA体系的初始粘度有影响,对低温反应初始阶段的粘度变化影响并不明显。在反应的初始阶段,粘度不高于2000mPa·s时,AFG-90/MeTHPA/TSP-POSS体系的化学粘度变化符合双Arrhenius经验公式。根据此公式预报的AFG-90/MeTHPA/TSP-POSS体系RTM注射温度为20℃~30℃。
气体小分子在POSS相关膜中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动力学模拟;;有机/无机杂化膜;;POSS;;扩散系数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材料已被国外喻为下一代主导材料,而通过计算机模拟杂化材料的一些结构与性能并得出结果的研究方式也日渐成熟。本文利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确定了杂化膜材料MSSO稳定的空间结构类型,并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气体小分子在纯T8-POSS体系和f-GST和f-GSTD杂化膜体系中的扩散行为,并初步进行了AP-POSS改性环氧树脂杂化膜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通过UV-MALDI-TOF MS对由MPMS做前驱体水解缩合得到的多形态MSSO化合物的摩尔质量规律性分布进行了研究,计算和推测出符合实测摩尔质量的、可能的多形态POSS的结构简式。运用量子力学计算的方法,以单一MSSO整体分子为模型,得出了各种结构分子体系的总能量。根据计算结果可知,MSSO的笼型结构较梯型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得出MSSO可能的最合理、最稳定的结构类型是笼型的结论。 在确定了MSSO稳定结构为笼型的基础上,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考察了O2和H2O在纯GPMS-T8 POSS和MPMS-T8 POSS体系中的扩散行为,并且分析了笼型T8-POSS的均方位移,发现在模拟时间范围内,POSS的位移很小, Si-O-Si的角度和Si-Si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小, POSS笼型结构保持稳定。进而用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考察了气体小分子在f-GSTD和f-GST杂化膜体系中的扩散系数。O2、NO2和SO2分子在f-GSTD体系中的扩散系数要明显小于在f-GST中的扩散系数,因为DGEBA的加入减小了体系的空穴和空穴的体积减小了气体分子的扩散系数,对杂化膜的防腐功能有较大的提高。 用动力学模拟考察了AP-POSS改性环氧树脂杂化膜体系。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计算了POSS的引入对高分子链间距离的影响;通过均方位移(MSD)分析了高分子链的运动性和O2分子在杂化膜中的扩散行为。发现POSS的引入使得高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减弱,分子链间距离增大,分子链运动性增高。尽管本研究建立的模型与实际体系在空间尺度相差较大,但是从模拟结果来看变化规律还是一致的,因此本研究中采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可以用于指导有机-无机杂化膜在防腐膜材料中的筛选。
聚芳醚酮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环氧树脂;;聚芳醚酮;;改性;;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 本文通过用聚芳醚酮共混改性我公司原用环氧树脂体系,研制了新的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等设备分析了改性后的树脂基体,用电子扫描电镜对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大丝束碳纤维预浸料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测试了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强度、韧性性能、耐湿热性能以及耐介质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环氧树脂体系较好的解决了与大丝束碳纤维的相容性问题,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大丝束碳纤维预浸料可以满足大丝束碳纤维替代小丝束碳纤维后其复合材料构件铺层设计不变的要求,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全面性能测试结果代表了工程应用水平,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可满足100℃下长期工作的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构件的使用要求。
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双马来酰亚胺;环氧树脂;柔性印制电路板;改性;耐热性;增韧 本文利用芳香族二胺(DDM)对双马来酰亚胺(BMI)进行扩链后再与环氧树脂(EP)反应合成了BMI/DDM/EP三元预聚体系(BDME),利用此三元共聚物分别与环氧树脂E-51、柔性环氧树脂MSQ共混,并加入不饱和聚酯(UP)以及端羧基丁腈橡胶—环氧预聚物(EC)进行增韧改性,制备了BDME/EP、BDME/EP/UP、BDMQ/EP/UP、BDME/EC系列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利用平板凝胶仪、差示扫描量热(DSC)、热失重(TG)、扫描电镜(TEM)、电子拉力机、耐浸焊性测试等手段系统研究了BDME含量、柔性环氧的使用、EC的成分及含量等各种因素对改性胶粘剂的凝胶特性、固化工艺、固化动力学、耐热性能、粘结强度、增韧机理以及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上的应用特性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合成的BDME共聚物可溶于低沸点溶剂体系,解决了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的溶解以及与环氧树脂共混时的相容性问题。双马来酰亚胺的加入提高了环氧树脂胶粘剂的耐热性能,柔性环氧的使用以及加入不饱和聚酯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共混胶粘剂的韧性(剪切强度最大分别可达30.38Mpa和32.88MPa)。而通过EC改性胶粘剂可进一步提高其韧性和粘结强度,当BDME与含15%CTBN的EC比例为1:2时,其共混胶粘剂的剪切强度为50.07MPa,断裂伸长率可达3.95%,剥离强度为1.16kgf/cm,并能够通过320℃的锡焊浴测试,该胶粘剂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特别是耐热性已远超过现行FPC板所用的胶粘剂。根据增韧胶粘剂固化物的形貌对CTBN改性环氧的增韧效果及其增韧机理进行讨论后可知,其增韧机理与Pearson和Huang等提出的增韧机理相一致。
贝壳微粉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环氧树脂;贝壳微粉;增韧;摩擦磨损;正电子湮没技术 贝壳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天然生物纳米复合材料,而且具有较高的强韧性,是一种天然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本论文将这种材料作为高性能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的填料,利用偶联剂和煅烧等手段对贝壳微粉进行处理,制得刚性粒子改性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对制得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元素分析仪分别考察了天然贝壳粉经过偶联剂处理前后和不同温度煅烧以后的活性基团变化、晶型转换和碳元素定量分析。研究证明贝壳粉中存在有机成分,且以氨基酸和铵盐为主,占主要部分的无机碳酸钙发生了文石向更有利于解理的方解石晶型的转化,700℃时有机成分已基本煅烧完全,此温度为其主要转折点。然后利用超声波和偶联剂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各种比例的天然贝壳微粉和多种温度煅烧后的贝壳粉改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考察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体系的固化动力学,表明复合体系能在更低的温度下发生固化反应,而且反应更平稳;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材料的韧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加有偶联剂的普通贝壳粉改性体系(BA)的增韧效果好于未加偶联剂的体系(BB),两体系均在3%时达到最佳增韧效果;没加偶联剂的煅烧贝壳粉体系(SB)耐冲击效果好于加有偶联剂的体系(SA),两体系700℃时达到增韧的最大值,其中SB最大值较纯环氧提高了57.8%。在韧性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强度。 扫描电镜照片证实颗粒在基体中得到了均匀分散,断口形貌更加粗糙,表现出韧性断裂的形貌特征;贝壳粉的加入提高了材料耐湿性能。 摩擦性能研究表明各体系的减摩性能都得到了提高,BA体系的减摩效果最明显,其最低摩擦系数较纯环氧树脂下降了33%;在磨损方面,BA、BB两体系均有较好的抗磨效果,其最低磨损率分别较纯环氧树脂下降了19%和16%;SA体系抗磨效果较差,SB体系在700℃时出现最低值,较纯环氧下降了16%。根据扫描电镜的摩擦面形貌特征推测了材料的磨损机制。 显微硬度值与材料的摩擦性能表现出较好的吻合性。硬度值大的材料摩擦系数小,体积磨损率也小;反之亦然。 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通过测定体系的正电子湮没寿命τ_3、湮没强度I_3和相对自由体积分数f_(app),从微观角度探讨了宏观性能变化的原因和机理。 正电子湮没测定表明:各体系的正电子湮没寿命τ_3均没有大的变化。各体系的湮没强度I_3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SA>SB,偶联剂的存在造成了SA与SB之间的差别。各体系的相对自由体积分数f_(app)变化趋势和湮没强度I_3的变化趋势一致。正电子湮没技术探测了材料的界面作用和微观结构。 综合以上性能,加有偶联剂的普通贝壳粉(BA)改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好,另在SB体系中的700℃点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分别从颗粒分散、偶联剂对界面作用的影响、颗粒本身的性能变化以及材料的微观结构角度对复合材料各种性能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改性环氧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研究 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湿热性能;;介电性能;;反应机理 本文分别通过两种途径改性环氧树脂,建立了CY40和3221两个体系。 首先研究了用氰酸酯树脂(CE)改性环氧树脂(EP),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系统考察体系的配方—固化反应机理—固化工艺—固化产物及其与各种性能之间的联系与关系,以求寻找最佳树脂配方和合理的固化工艺参数,建立了CE/EP=40/60的CY40体系。其次研究了不同环氧树脂的相互混合改性,通过选择不同特性的两类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CYD-128和多官能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Ag-80)和两种类型的固化剂(酸酐和双氰胺)、促进剂(叔胺和取代脲),从单组分树脂和固化剂的固化反应与性能的基本试验研究出发,进而对多组分混合树脂的固化反应与性能的综合试验分析,获得了最佳组合的配方与固化工艺条件,建立了3221体系。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CE改性EP体系 CE与EP的配比是影响固化产物热变形温度(HDT)、吸水率和介电性能的主要因素。CE含量高对降低固化物的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tan δ有利,HDT和吸水率则当CE/EP分别为40/60和30/70时达到最佳。本试验中所用的HY—1型氰酸酯树脂与CYD-128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40/60,即氰酸酯基团和环氧基团的摩尔比为0.90左右,促进剂异辛酸钴的用量为0.05%(质量份)时(CY40体系),固化产物的耐热性及其综合性能最佳。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较低温度固化时(≤160℃),氰酸酯首先发生了三聚体反应,其次再同环氧官能团反应直接生成噁唑啉、噁唑烷酮以及异氰酸脲。同时也进行了噁唑啉同环氧官能团的反应;在较高温度下固化时(≥180℃),主要进行的是三聚氰酸酯重排生成异氰酸脲的反应以及异氰酸脲同环氧官能团生成噁唑烷酮的反应;固化产物中噁唑烷酮、异氰酸脲和三聚氰酸酯的含量受环氧官能团含量的影响较大,环氧官能团含量适量增加有利于噁唑烷酮和异氰酸脲的生成。 CY40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为: 活化能Eal=89.0kJ.mol-1,Ea2=88.5kJ.mol- 频率因子A1=5.70×109,A2=3.11×108 反应速率常数k125℃=1.43×10-6,k1180℃=3.11×10-1 k225℃=9.5×10-8,k2180℃:1.94×10-2 说明体系的两个独立反应对温度的敏感性相同;氰酸酯的三聚反应在氰酸酯基浓度高时发生快;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具备了潜伏型固化体系的特征。 经氰酸酯树脂改性后,体系的耐热性提高。CY40体系的使用温度可达130℃,比未改性体系提高50℃以上。 CY40体系比未改性体系的耐湿热性能亦有所改善。在湿态下,CY40/EW220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达130℃,其力学性能保持率优良。 CE/EP体系中的CE含量增加,固化产物的ε和tan δ下降,在升高温度和湿态处理后ε和tan δ的稳定性好。 复合体系3221 通过用几种不同类型环氧树脂及两种固化剂优化混合后建立的3221体系具有耐热性能、耐湿热性、介电性能和工艺性等综合性能优良的特点。3221体系的活化能为84.2kJ.mol-1,固化温度为·120-130℃,室温下的适用期为1个月。 研究表明,对于3221体系,提高固化温度使固化度增加,Tg增大。但过高或过低的固化度均会给材料的湿态性能带来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固化度过低或高都会使材料的吸水率上升,使材料湿态Tg下降幅度增大,模量保持能力以及介电稳定性变差;另一方面,固化度过高会使3221混合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相容性变差,从而影响材料的使用温度。因此对于322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而言,在120-130℃下固化2h较为理想。
纳米及微米材料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环氧树脂;纳米材料;橡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 本文采用MM-200型摩擦磨损实验机,分别在干摩擦和水润滑条件下对环氧树脂及其微米与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载荷、纳米橡胶、纳米晶、微米橡胶等对环氧树脂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等的影响,采用HXD-1000型显微硬度计、JSM-56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及VG ESCA LAB MK II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试样磨损前后表面的显微硬度、形貌、化学组成及结构变化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在干摩擦条件下,纯环氧树脂的摩擦系数与磨损质量损失都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大稳定性变差;磨损质量损失在30N、50N和70N载荷下相差不大,在100N载荷下磨损质量损失急剧增大,远远超出其它载荷。含有5%纳米橡胶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和纯环氧树脂相似的磨损性能。在耐磨性上,含有12.5%和16%纳米橡胶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体现出优于纯环氧树脂和含有5%纳米橡胶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微米橡胶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使环氧树脂的耐磨性得到提高,但与纳米晶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相比,其耐磨性还有一定差距。 在水润滑条件下,纯环氧树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都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30N载荷下,材料摩擦系数稳定,磨损质量损失较小。当载荷增大到50N以上,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随磨损时间增加迅速增大。含有10%微米橡胶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随载荷增大而增大。在30N、50N和70N载荷下,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随载荷的增加变化很小;当载荷增大到100N时,磨损质量损失上升了2个数量级。与干摩擦条件相比,水润滑时磨损质量损失增大很多。含有12.5%和16%纳米橡胶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仍然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摩擦系数小且稳定,磨损质量损失小,磨损表面光滑平整。
金属/高分子复合粉末激光烧结成形及后处理研究 选择性激光烧结;;降解;;高温烧结;;改性环氧树脂;;浸渍;;增强 选择性激光烧结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快速成形技术,利用激光烧结实现金属零件和模具的快速制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国外,激光烧结覆膜金属粉末可以间接成形金属零件,而且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在模具工业上,但由于技术垄断和对材料及工艺都保密,我国难以掌握和应用。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选择性激光烧结间接成形金属/高分子复合粉末材料及其相应后处理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研究了环氧树脂粘结剂与金属均匀混合粉末作为SLS成形材料,这种粉末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成形性好的优点。根据高分子聚合物与金属材料粘接性能的好坏,选择E-20和E-12两种环氧树脂作为粘结剂,并选择单一金属粉末材料如316L和电解铁粉以及复合金属粉末材料(Fe-Cu-C、Fe-Cu-Ni和Fe-Cu-Ni-C)作为结构材料,并确定了粘结剂和结构材料的成分配比。 对环氧树脂与金属均匀混合粉末的激光烧结机理做了探讨,从实验上分析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间距,单层层厚四个激光烧结工艺参数对形坯强度和精度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激光烧结的四个工艺参数,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为14W、扫描速度为2000mm/s、扫描间距为0.1mm、单层层厚为0.1mm。对形坯的清粉处理、脱脂降解、高温烧结等后处理展开了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对不规则零件的清粉处理方法;分析了降解温度、保温时间、保护气氛对降解过程的影响;分析了高温烧结的机理和过程,高温烧结参数对烧结件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烧结收缩规律,给出减小和补偿烧结收缩的措施。 对烧结后的毛坯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进行浸渍,以改善零件的机械性能。分别研究了浸渍试样前后的拉伸性能,同时采用DSC、TGA和SEM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浸渍温度、固化温度、固化时间以及渗入树脂后毛坯的耐热温度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浸渍后毛坯试样的拉伸强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达到近4倍,而且毛坯的致密度也得到提高,同时毛坯耐热温度可以达到200℃。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制造注塑模,而且能够满足对金属零件和模具要求比较的用户需求。
AMPS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乳化性质 环氧树脂;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接枝反应;扩链反应;无皂乳液 化学改性法制得的环氧树脂乳液不含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具备自乳化结构,且分散相粒子的尺寸很小,可以达到纳米级,因此备受关注。文献报导的制备阴离子水性环氧树脂的改性剂主要是丙烯酸类单体。羧基被引入到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再中和成盐使树脂获得水分散性。这种途径得到的环氧树脂乳液在弱碱性条件才能稳定,当pH值改变时乳液体系容易结块与凝胶,不利于储存与使用。 本研究以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水性单体,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此共聚物不需中和,就能获得良好的水分散性。设计出了AMPS改性环氧树脂的反应路线,通过正交实验和对比实验,对反应物配比、聚合温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影响反应稳定性的因素。由于AMPS的高聚合活性,须采用一些较为特殊的单体滴加方法,以保证共聚反应的稳定进行。结果发现,原料配比环氧树脂:AMPS(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110℃,引发剂用量为1.5%时得到的高聚物收率可达69.1%。测试了反应过程中特性粘数[η]、体系酸值及高聚物的收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并对所得乳液的各项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对聚合反应的表观性质进行了描述。 从反应体系的酸值随反应时间下降推测,除了在BPO引发剂作用下AMPS与环氧树脂主链上的接枝反应之外,还有AMPS的磺酸基团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的扩链反应发生。于是本论文中进行了三个平行实验,探讨反应的机理。结果发现,整个实验中接枝反应和环氧基的开环反应同时进行,二者在反应的前期和后期分别居于主导地位。从测定高聚物的DSC和TG曲线,有两个玻璃化温度,证实了对反应机理的推断。以反应体系中环氧树脂的浓度变化为对象,用微商法求出了AMPS与环氧树脂反应的总反应和接枝反应的活化能和速率常数,发现环氧树脂分子链上的链自由基产生速率是控制接枝与扩链反应进行的关键。 聚合物乳液的粒径分布和聚合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聚合物乳液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且分布变宽,原因是反应后期主要发生的是开环反应,消耗了体系中磺酸基,生成了疏水性的磺酸酯基,使AMPS改性环氧树脂的水分散性下降。研究中还发现乳液的粒径与AMPS的用量有密切关系,随着AMPS量的增加,产物水分散体的
聚醚砜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环氧树脂;聚醚砜;改性;扫描电镜;相结构 热塑性树脂聚醚砜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它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物理机械性能、绝缘性能等,它能够用来提高和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同时又不会牺牲其它高温机械方面的优异性能。本文回顾了改性环氧树脂的发展现状,研究了固化工艺和聚醚砜用量对于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体系的性能的影响。我们使用了牌号是D.E.R.331的环氧树脂,固化剂是4,4’—二氨基二苯砜(DDS),并且,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等仪器,观察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体系,讨论了微观形态与固化工艺及聚醚砜用量的内在关系。最后我们得出了结论,聚醚砜对于改性坏氧树脂的性能有着显著的效果。 章,回顾了橡胶弹性体,热致液晶聚合物,纳米粒子以及热塑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难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第二章,对于聚醚砜改性环氧树脂体系,我们通过对固化剂的选择,溶剂及溶解方法的选择,不同端基的PES的选择,来寻找最佳的实验条件。我们最终选用了固化剂4,4’—二氨基二苯砜(DDS),它具有毒性低、吸水率低、综合性能好的优点;选择适合本实验体系的溶剂溶解法,来满足体系的要求;选用氯端基聚醚砜来改性环氧树脂,以达到实验的初衷,以便更好地改善环氧树脂的性能。这些实验条件的设定及规划,为本实验后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用4,4’—二氨基二苯砜(DDS)作固化剂时,相分离结构的控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该半互穿网络的玻璃化转变行为,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此半互穿网络(Semi-IPN)中,两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彼此靠近。该半互穿网络的相结构随组分量和固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研究了聚醚矾(PES)增韧环氧树脂的微观结构和冲击性能,在相同的固化工艺下,加入较多量的PES可较好地提高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在加入相同的PES的情况下,在固化的温度较高的体系,冲击强度也较好.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固化条件,控制体系的相态,进而控制坏氧树脂与聚醚砜共混体系的性能。
超细氮化铝填充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环氧树脂; 氮化铝; 填充改性; 封装材料; 复合材料 本文的实验采用机械搅拌直接分散和超声波分散相结合的分散方法,制得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目的是通过添加高导热的超细氮化铝填料,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研究的方法是采用不同的偶联剂含量处理超细氮化铝填料,研究偶联剂含量对填料与基体界面结合能力的影响。同时,不同的填料含量对复合材料各项主要性能的影响也有所研究。 通过对调配好的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粘度测试发现,在低填料含量下,改性后的填料加入后,粘度没有出现增加,反而出现稍微的下降,而高填料含量下,填料的加入使体系的粘度增加,但经过偶联剂处理的填料加入后体系粘度增加得少,且偶联剂含量高,粘度相应要比较低,而未改性填料的加入使体系粘度相应增加得多。改性后的氮化铝填料对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当偶联剂含量为3%时,复合材料样品的冲击韧性比其他比例改性的效果要好,最高可以提高35%以上;冲击断口分析表明,当样品冲击韧性比较好的时候,断口形貌表现为河流细腻且致密,小平面台阶比较多,能够吸收大量的冲击能,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 提出了将界面层作为复合材料第三相的想法,推导出了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方程,提出界面层的导热系数导热因子,与界面层厚度和界面层粘结能具有一定关系,从方程分析得到了填料界面改性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材料导热系数的高低。通过对材料的导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氮化铝填料的加入能大幅度的提高材料的导热系数,在本实验室的测量系统下,改性后的材料样品导热系数提高了2.8 倍左右,达到了1.07W/m·K,同时也发现,高填料含量时对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贡献部分为填料与界面,界面结合好,导热系数越高,相同填料含量下,改性效果好的填料与没改性或改性效果差的填料填充环氧树脂制得的样品导热系数有比较大的差距。
新型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制备研究 亲水铝箔涂覆材料;改性环氧;水性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互穿网络 针对空调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白粉、水桥及异味问题,对其铝翅片进行了亲水处理。亲水铝箔涂覆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能赋予空调换热器翅片以优异的亲水性、耐蚀性及耐水性等性能。 环氧树脂自身的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防腐性、光泽及粘接性等,因此我们考虑将环氧树脂结构引入到亲水涂覆材料中。在消化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试验,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涂覆材料。我们首先使环氧树脂水性化,采用环氧树脂和聚乙二醇反应制备了水性的改性环氧。实验研究显示:以E-51和PEG2000为原料,0.03%BF3·乙醚作为催化剂,在80℃下按2.5:1的配比反应合成出水性的改性环氧,探讨了其表观动力学方程;其次,采用改性的环氧树脂开环与丙烯酸反应,将不饱和双键引入到改性环氧树脂中,得到了水性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体系水溶性好,透明且有蓝白乳光。实验结果表明:以等当量比改性环氧与丙烯酸反应,在90℃、0.7%KOH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其反应对环氧基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为2.42*103(g·mol-1·h-1)。最后,采用溶液聚合,正交优化得到了较佳的实验配方,在以水与乙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中,以0.5%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于70℃合成出聚氨酯-环氧丙烯酸酯-丙烯酸的互穿网络结构共聚物。 对共聚物加水配成10%的半透明乳液,于230℃下成膜30s,所成的亲水膜具有优异的光泽、初始及持续亲水性具优的特点。
极端条件下介质的抗辐射静电防护技术研究 极端环境;抗辐射;防静电;复合材料 由于结构、重量、电能及电子系统的要求,航天器上要用到大量的介质材料,某些介质材料还必须直接暴露于空间环境之中。当航天器在太空运行时,直接经受太空高真空、高低温交变、紫外辐照、带电粒子辐照、低轨道原子氧侵蚀及磁层亚暴等各种综合效应的影响,这些都会导致航天器上的介质材料被充电,当充电电位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在介质之间或介质内部发生击穿而放电,甚至导致电路或电路板烧毁。放电时产生的脉冲电流进入电子系统时也会造成航天器故障。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极端条件下(空间环境下)介质材料的带电机理及抗辐射静电防护技术,研制一种以导电或半导电无机复合物为填料,以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的复合薄层抗静电涂料。将该涂料涂覆于环氧板或聚酰亚胺(Kapton)板上时,可显著改变介质表面在极端条件下,特别是在太空环境下的介电性能。能够达到消除介质材料在真空高温差、辐射条件的深层带电和表面带电现象,从材料方面消除在极端条件下介质表面的静电电位差和脉冲放电对电子系统构成的威胁为主要研究目标。同时,对该复合涂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其它光、热稳定性能也进行了测试研究,获得了有益的结果。
环氧树脂增韧及其冲蚀磨损研究 环氧树脂;粘土;聚氨酯;增韧;冲蚀磨损 环氧树脂作为高聚物/陶瓷颗粒抗冲蚀磨损涂层的基体材料应用日益广泛:环氧树脂性脆,其增韧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环氧树脂基体的抗冲蚀磨损性能研究少有文献报道,此方面的研究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对有机粘土和聚氨酯预聚体两种增韧方法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效果及其增韧机理的研究,主要研究了有机粘土/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其二是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材料和有机粘土/环氧树脂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的研究。通过对有机粘土增韧环氧树脂的系统研究发现,随有机粘土加入量增加,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增加,加入量为11wt%时其冲击强度相对基体提高53.05%;有机粘土的加入对环氧树脂的硬度基本没有影响。通过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发现,随聚氨酯预聚体加入量增加,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在聚氨酯加入量为2份和4份时最高,都比基体提高了53.52%;环氧树脂的硬度直线下降,加入量为4份时,硬度比环氧树脂基体降低了17.5%。通过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冲蚀磨损的系统研究发现,各个组分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冲蚀磨损率随角度的变化规律相同,最高点出现在45°左右,最低点出现在接近90°处,材料表现出从脆性材料向塑性材料过渡的冲蚀磨损特征。聚氨酯改性和粘土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冲蚀磨损机理都符合一般规律,在低冲蚀角下以犁削为主,在中高冲蚀角下犁削和疲劳剥落并存。在冲蚀角相同时,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材料随其韧性的提高,冲蚀磨损机理从以犁削为主向以疲劳剥落为主过渡。对粘土/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冲蚀磨损的研究发现,不同组分的粘土/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冲蚀磨损率随角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变化曲线呈W形。不论聚氨酯或粘土增韧的环氧树脂材料,其耐冲蚀磨损性能都比纯环氧树脂基体高;环氧树脂韧性提高的幅度与其抗冲蚀磨损性能提高的比例不成正比,韧性增加到一定值之后,其抗冲蚀磨损性能的增加就变得缓慢。
预电应力效应在工程中应用的探索性研究 预电应力,电场,硅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粘接,温水交联 一般来讲,介电材料无论是在直流电场中,还是在交变电场中使用一段时间后,总会出现介电性能的降低甚至击穿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已有实验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某些介电材料在电场中进行预处理后,材料某些方面的性能得到了提高。我们将介电材料的这种电场预处理称之为预电应力处理,而将介电材料经预电应力处理后性能上发生的变化称为预电应力效应。 本文针对预电应力效应在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预电应力对硅橡胶改性环氧树脂微观结构的影响、对覆铜箔板粘接性能的影响,以及对温水交联聚乙烯交联过程的影响等。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在硅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中所施加直流预电应力导致了固化物中硅橡胶相数量增多、尺寸减小;并且,预电应力的这种效应与预电应力的极性无关,但与预电应力的水平有关。 另外,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还证实:在有脱模剂存在的情况下,固化过程中直流电场的存在会弱化脱模剂的作用进而强化环氧树脂固化物与金属正电极间的粘接强度,但直流电场对环氧树脂固化物与金属负电极间的粘接强度没有明显影响。 在直流电场对覆铜箔板粘接性能影响的研究中,由于受实验手段和研究对象复杂性的限制,没有发现直流电场对覆铜箔板铜箔与基体及基体层间的粘接强度产生规律性影响,但在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直流电场会使环氧树脂在固化过程中形成的交联键沿电场方向取向。 由理论分析得知,在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的温水交联过程中施加预电应力,通过电场梯度力来加速水由外向里的扩散迁移进而加速交联反应速度是可能的。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要使预电应力发挥这种效应,需对电缆结构进行合理设计。 本文为预电应力效应进一步的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快速成型用光敏树脂的研究 快速成型;光敏树脂;紫外光固化;光引发剂;双轻基化合物 环氧丙烯酸(EA)树脂在快速成型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感光树脂。实验研究了这种树脂的合成工艺,讨论了原料投料比、反应温度、催化剂及操作方法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数学拟合;实验通过各项性能测量和正交化实验,确定光固化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 采用双羟基化合物聚乙二醇与环氧树脂进行反应,制取低粘度的改性环氧树脂,然后经丙烯酸酯化,制得低粘度的紫外光固化快速成型用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研究了双羟基化合物与环氧树脂的当量比、催化剂的类型、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及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环氧树脂改性反应和丙烯酸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制得的改性预聚物固化后经FT—IR和TG/DGA等表征成型性能得到了改善。
水力机械胶粘耐磨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 耐磨涂层;改性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热裂解冲蚀磨损 论文综述了耐磨涂层的研究概况,介绍了采用接枝聚合法制备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的聚氨酯(PU)改性环氧树脂(EP)胶粘剂,并对水力机械胶粘耐磨涂层的制备技术及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 水力机械胶粘耐磨涂层的特点在于由三层组成:富锌环氧底部涂层、环氧云铁中间涂层及耐磨表面涂层,并且耐磨表面涂层采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为胶粘剂,添加硬质耐磨的陶瓷骨料,其抗冲蚀磨损性能尤其突出。在制备底部涂层的过程中,分别研究了涂层的防蚀机理,及锌粉含量、磷铁粉含量和硅烷偶联剂处理金属表面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当锌粉占干膜的80wt%,磷铁粉和环氧溶液的质量比为0.25,金属基体表面经过KH-550型硅烷偶,联剂处理时,富锌涂层具有优良的防蚀性能。在制备中间涂层的过程中,采用正交实验法获得涂层的优化配方,并对涂层的防蚀机理、固化机理、固化动力学及热裂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鳞片状云母氧化铁能有效地防止金属基体腐蚀;采用低分子聚酰胺(LMPA)固化E-44环氧树脂时,固化反应主要为环氧基团与胺基间的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75.2kJ/mol;固化剂用量在一定范围内用得越多,固化越完全,体系柔性及抗冲击性增加,但耐腐蚀性能降低;此外,固化反应也与固化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固化越完全,120℃时几乎完全固化,且在50~80℃范围内不宜快速升温。在制备表面涂层过程中,分析探讨了改性环氧胶粘剂的改性原理及固化机理,骨料的含量、骨料级配及涂层厚度对涂层耐磨性能的影响及涂层的磨损机理。得出:当PU/EP的质量比为0.3时,改性胶粘剂的性能较好;当固化剂LMPA用量为改性胶粘剂中EP的50wt%时,常温下涂层表干时间为4小时,实干时间为3~5天;当骨料含量为25wt%,粗颗粒含量为20wt%,涂层厚度在130~180μm时,耐磨表面涂层的耐冲蚀磨损性能是A_3钢基体的1.5~2倍。 论文同时研究了由三层涂层组成的水力机械胶粘耐磨涂层的耐磨防腐性能。结果指出,与同类产品相比,涂层具有更好的耐冲蚀磨损性能。研究涂层之间及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发现:底部涂层与基体间的相互吸附、涂层间的相互扩散、偶联剂的共价键连接及机械互锁,均能使涂层与涂层之间、底层与基体之间在界面处形成牢固结合,有利于提高其抗冲蚀磨损性能。测试具有不同涂层层数的试样的阳极极化曲 线,结果表明:随涂刷层数增加,涂层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能,可更好地 保护基材。水力机械胶粘耐磨涂层己成功地应用于湘潭炼铁厂的水轮机 叶片上,使原本3个月就需检修一次的水轮机经半年后仍然正常运作, 有效地提高了水轮机的耐冲蚀磨损性能,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高介电性能性环氧覆铜箔层压板的研制 介电性能;改性环氧树脂;层压板;覆铜箔板;层压成型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研制高介电性能改性环氧覆铜箔板。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介电性能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然后在层压板的功能设计中以提高介电性能为主要特色进行了设计,且同时对改性环氧覆铜箔板的树脂基体,增强材料的选择作山了分析、比较和设计。并以此为根据,确定了层压成型为该覆铜箔板的制备方法,溴化环氧树脂(EX27-D)、酚醛环氧树脂(F51)和改性聚苯醚(MPPO)体系为改性环氧树脂基体,EW190s无碱平纹7628型玻璃布为增强材料的配方。通过选用粘度、凝胶时间及DSC分析等方法,从理论上制定了改性环氧树脂基体的固化制度。再由此固化工艺,经实际多次的层压成型实验及制得的板材性能测试结果得到了介电性能优异的改性环氧覆铜箔板的层压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层压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高介电性能改性环氧覆铜箔板非电性能合格,介电性能优异,介电常数(ε)达到3.7,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达到0.0104,符合要求。
集装箱箱底涂料的研究 集装箱;溶剂配方;改性煤沥青;SBS;改性环氧树脂;触变性; PVC 集装箱涂料是一种重防腐涂料,它对耐蚀性能的要求极其严格。本课题采 用煤沥青为集装箱底涂料的主要成膜树脂。本文重点对煤沥青树脂的共混改性 的研究进行了叙述,另外还叙述了涂料溶剂配方设计,涂料配方设计,涂料流 变性能以及耐蚀性能研究的工作。 为了改变煤沥青高温冷流,低温硬脆的缺点,采用SBS,改性环氧树脂与 煤沥青共混形成聚合物含金,从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研究了其共混可能性, (?)利用萤光显微镜分析其共混后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分散相介质的 SBS,改性环氧树脂能均匀地分散在煤沥青连续相中,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 文利用4%SBS802+7%改性环氧树脂共混改性的煤沥青,具有优良的机械物理性 能,尤其是软化点,附着力,抗冲击强度和低温柔韧性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 溶解度参数,挥发速率,溶剂平衡是混合溶剂配方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本文通过汉森溶解图求出改性环氧树脂,SBS802,煤沥青树脂的溶解度参数 范围,并考虑了挥发速率,溶剂平衡等限制条件,编写了溶剂配方的计算机程 序,求出的含不同体积百分比的甲苯、二甲苯、环己酮、正丁醇的混合溶剂配 方,能满足涂料干燥时间,流平及其它的要求,并可代替配方设计时常采用的 经验方法与繁琐的人工计算方法。 选择云母,石英,氧化锌、铁黑,复合磷酸锌为集装箱底涂料的颜料,利 用L_(16)(5~4)正交试验,挑选出综合评分最高的配方为集装箱底涂料的基本配方。 采用1%膨润土,2%改性聚酰胺蜡,1%DA-325,0.5%改性硅酮6500,1%二 (?)甲酮为涂料助剂,提高了涂料在生产、贮藏,使用过程中的性能。本文在生 产工艺制定过程中,还讨论了研磨漆浆与稀料的组成。 触变剂的种类与数量对涂料触变性能有很大影响,本文采用1%膨润土+2% 改性聚酰胺蜡作为改性煤沥青体系的触变剂,利用触变环线及casson方程, 对涂料触变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触变剂有较好的抗流挂性并有良好的 (?)平性,赋予涂料在500μm湿膜涂装时,有良好的外观。 耐蚀性是巢装箱涂料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PVC,。值,防锈颜料,成 sttN脂都对耐蚀性有影响。通过 5%NaCI,3%NaOH,3%H卢O. $液浸泡试 驰,结果表明当改性环氧树脂质量百分比小子吕%,防锈颜料占颜料总量50O/ 以h,p*C<*P*C时,涂层有良好的耐蚀性,改性煤沥青树脂中58s含量对 涂层的耐水、耐弱酸、耐弱碱性几乎没有影响。改性三聚磷酸铝,复合磷酸锌 ’.在本体系中的耐蚀性与有毒的四盐基锌黄相当,优干云母氧化铁和三聚磷酸 党涂层对水介质有阻挡作用,只有当膜厚>300卜m时,水的扩散才可能成为 本体系的腐蚀控制步骤。
Title Subsidiary Author, Year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行为及性能研究 重庆仪器材料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分会、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
环氧化聚丁二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体系流变行为的研究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 2007
环氧乳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会 2007
RFI/缝合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 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2007
混凝土注浆和堵漏材料 2007
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吸湿性能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6
耐高温及阻燃型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中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会 2005
改性环氧树脂砂浆在马迹塘电厂流道修复施工中探索及应用 中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会 2005
碳纤维/改性环氧复合材料盘形支架的研制 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学会、《玻璃钢/复合材料》杂志社 2005
热分析仪器在固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Beijing Adhesion Society of China、 Swibotech GmbH,Switzerland 2004
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ATBN)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性能的研究 Beijing Adhesion Society of China、 Swibotech GmbH,Switzerland 2004
SiC-改性环氧树脂耐磨涂料的液-固两相流冲蚀磨损行为 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 2004
改性环氧树脂低温冲击力学性能研究 中国制冷学会专业委员会、第二专业委员会 2003
低温拉伸夹具的设计与应用 中国制冷学会专业委员会、第二专业委员会 2003
宽频透波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学会 2003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用粘结材料的性能研究 中国硅酸盐学会(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03
改性环氧树脂在电机紧圈式换向器上的应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003
TST-3浅色耐高温导静电防腐漆的研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防腐技术协会 2002
F级高强度环氧玻璃布层压板的研制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绝缘材料分会 2002
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ATBN)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性能的研究 Beijing Adhesion Society of China、 Swibotech GmbH,Switzerland 2001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在电子层压板中的应用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覆铜板材料分会 2001
端羧基四氢呋喃聚醚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中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会 2001
新型耐高温多层印制板加工工艺的研究 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印制电路专业委员会 2000
稀土化学灌浆材料 中国建筑学会施工、建材学术委员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 1995
PC/E_p半互穿网络的动态力学谱分析 中国物理学会内耗与超声衰减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内耗与固体缺陷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山大学物理系 1994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改性环氧胶粘剂的合成、固化机理 北京粘接学会 1994
共聚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 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分会 1993
Title Issue Pages
改性环氧重防腐粉末涂料的配方设计 10 47-50+62
亚胺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研究 05 326-328+331
合成树脂及塑料工业 09 17-27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8 779-781
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8 33-36
环氧树脂胶粘剂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 08 156-158
塑料改性技术新动态 08 50-56
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环氧树脂/聚酰胺膜层的吸水性 07 13-18
研发动态 04 208+212+217+220+230+242+244
印制线路板基材用工程塑料的应用进展 S1 46-50
LED封装用透明环氧树脂的改性 03 13-16
丁腈橡胶(NBR)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04 48-52+56
用液态含环氧基丙烯酸酯低聚物改性环氧树脂 04 3-6
硼酸盐晶须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研究 04 569-572
纳米粘土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02 17-20
聚氨酯改性TDE-85/MeTHPA树脂的固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04 616-620
室温固化耐热环氧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03 31-33
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处理方法 09 125
ABS塑料用环氧树脂粘合剂的研究 02 18-20+35
产品讯息 02 49-55
恶嗪改性环氧树脂灌封胶黏剂性能的研究 01 1-4
聚硫醚改性环氧树脂室温固化耐高温结构胶粘剂 01 1-5
信息 01 22+37+40
耐温热固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S1 417-422
产品讯息 12 52-59
改性环氧树脂与碳纤维材料在旧桥维修加固中的应用 04 15-16
合成树脂及塑料工业 12 17-27
纳米SiO_2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复合改性环氧树脂工艺条件与性能研究 12 44-48
产品讯息 11 51-58
含硅聚氨酯预聚物接枝DOPO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26-30
产品讯息 10 52-59
超支化聚合物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09 30-33
含羧基丙烯酸酯低聚物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研究 05 317-320
环氧乳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03 44-46
产品讯息 09 54-60
产品讯息 08 52-58
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 07 31
产品讯息 07 53-58
合成树脂及塑料工业 07 19-29
改性环氧树脂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04 9-10
350℃快固高强度密封胶的研制 06 19-21
产品讯息 06 52-55
改性环氧树脂在防腐涂料中的应用思路 06 37-38+47+54
环氧树脂增韧研究进展 05 50-54
产品讯息 05 49-52
碳化硅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05 10-13
蒙脱土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04 29-34
TST-3浅色耐温导静电防腐漆的研制 04 9-10+24+1
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水分散液的制备及粒径研究 02 63-66
高分子硅烷偶联剂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研究 02 133-136
用改性环氧胶黏剂粘接硫化丁腈橡胶 02 131-133
江津柑子溪桥加固设计 01 55-56
液晶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3 20-22
小议砼裂缝的加固处理 03 67-68
国内外速报 02 53-54
间接SLS金属件的树脂增强研究 01 13-16
室温固化高剥离耐热环氧树脂胶粘剂 01 23-25
无机纳米粒子填充改性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01 45-48
带水带锈涂料的研制 01 55-57+83
一种螺环原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共聚改性研究 06 916-918
低模量硫化硅橡胶粘接研究 06 4-6
摩擦带电涂装工艺用改性环氧树脂 06 6-11
施工工艺 06 60-64
技术动态 11 58-59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05 33-36+55
用液态含羧基丙烯酸酯低聚物改性环氧树脂 05 364-368
合成树脂及塑料工业 08 20-29
TPU改性环氧树脂有新成果 04 76
高阻炭刷制备工艺和性能的研究 04 88-93
我国胶粘剂发展前途无量 07 32
超细氮化铝颗粒改性环氧树脂冲击断口分析 06 1-5
含氨基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 03 399-402
环氧化硅油改性邻甲酚醛环氧树脂的研究 05 29-33
耐热结构胶黏剂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 03 169-171
环氧树脂改性研究新进展 05 73-76
蒙脱土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02 1-3
国内快讯 02 101-103
聚醚砜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粘弹性相分离的研究 04 321-326+258
化学法抑制胶粘剂流淌性的研究 01 5-7
含氯硅烷/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 02 176-179
氟碳链封端聚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的相分离研究——分子量的影响 01 83-88
新技术新产品集萃 02 61-65
超支化聚合物用于材料制备和改性的研究 01 1-3+25
专用合成树脂及其制品 01 38-39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改性环氧树脂的水性化研究 06 30-32+55
研究与述评 06 79-80
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现状与发展 Z3 20
弹性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5 432-440
MWCNTs/E51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研究 05 30-31+59
新产品问世 09 49-53
静压注浆技术在石砌拱桥加固中应用 08 53-60
广州新白云机场轻轨项目防水补漏工程施工技术 07 43-45
DAIP改性环氧树脂研究 02 171-175
改性环氧树脂耐磨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03 4-6+5
塑料市场 05 60
双马来酰亚胺/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 05 27-28+38
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02 34-39
加固混凝土用改性环氧树脂粘结性能的研究 02 187-190
石英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01 12-13
酸酐固化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 12 9-11
可薄涂单组分改性环氧富锌底漆的研制 12 4-6+56
食品罐内壁涂料用水性环氧乳液的研制 12 18-21+56
带锈涂料的研究 04 58-59+63
大坝裂缝处理用胶粘剂的研制及应用 05 46-48
中温固化高强度高剥离无溶剂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粘剂 03 109-111
有机复合绝缘子用耐酸性拉挤电绝缘芯棒 04 96-100
预电应力对硅橡胶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结构形态的影响 04 55-57
反应型液晶化合物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 04 129-132
2002年我国工程塑料应用进展 07 58-61
低粘度光敏树脂的合成和表征 03 3-5
耐深海压力容器的密封 03 29-30
低温固化环氧聚氨酯阴极电泳漆 03 13-15
电泳涂料 03 55-56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改性环氧树脂 02 165
聚丙烯酸酯橡胶改性环氧树脂耐热胶粘剂研究 02 250-251
TST-3浅色耐高温导静电防腐漆的研制 02 35-37+34
改性环氧树脂在混凝土构件缺陷处理中的应用 02 61-63+0
室温固化耐高温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02 19-22
中国 01 50-51
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提高铝电解电容器的三防性能 01 5-7
海外科技掠影 01 39-41
信息快递 02 43
咪唑封端扩链脲改性环氧树脂E-51/酸酐MTHPA体系性能研究 01 69-72
改性环氧带锈涂料的研究 04 196-198
国内外动态 06 65
纳米有机蒙脱石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6 20-22
胶粘剂在称重传感器中的应用 06 48-50
F级高强度环氧玻璃布层压板的研制 12 11-12+17
苯乙烯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06 25-26+33
聚硅氧烷共聚改性环氧树脂 03 54-58
改性环氧树脂在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中的应用 09 80-81
聚酯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研究3聚酯酰亚胺用量的影响 05 1-5
一次性使用胆道内支架输送器的研制 05 50-51
含聚醚间隔链的扩链脲改性环氧树脂/双氰双胺固化体系性能研究 05 582-586
EA型抗微生物腐蚀涂料的研制 04 1-3
乙烯基醚改性环氧树脂的阳离子UV固化 08 17-19+46
端羧基四氢呋喃聚醚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4 10-14
对-氨基苯甲酸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表征及乳化性质 05 974-978
有机蒙脱土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5 1-4
改性环氧树脂耐热胶粘剂 02 19-20
高频低介电常数改性环氧树脂覆铜板的研制 04 35-37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01 6-9
70℃快速固化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粘剂 02 56-57
改性环氧覆铜板高电性能的研究 01 33-34+41
新型环氧树脂的开发和应用 01 14-20+22-25
技术动态 06 46
船舶涂料的发展方向综述 04 46-47
国外文摘速报 05 45-46
建筑涂料 05 50-51
改性环氧树脂固砂剂SSA的研究 05 26-29
高温快速固化单组份耐热胶 03 84-85
新刊导读 14 33-34
新刊导读 13 31-32
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处理方法 06 384-385
电泳涂装(Ⅱ) 03 35-36
弹性体改性环氧树脂的新进展 03 120-123+126
国内期刊荟萃 02 45-46
原位聚合液晶环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3 20-22
环氧树脂耐磨胶粘涂层冲蚀磨损特性的研究 03 319-321
舰船涂料发展趋势分析 03 40-46
新型环氧端基聚芳醚砜的合成及表征 01 57-59
免烧仿瓷釉 01 25
改性环氧树脂在补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06 58-60
聚硫橡胶的现状 06 47-51
基体种类对CTBN改性环氧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06 4-6+21
防腐蚀涂料 05 35-37
原位聚合PAM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5 71-74
聚醚接枝聚硅氧烷共聚物改进环氧树脂表面性能的研究 04 353-357
聚硫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的初探 03 11-13
功能性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对环氧树脂的改性 02 21-24+34
玻璃纤维增强耐高温改性环氧基拉挤电绝缘芯棒的研究 02 12-15
中国合成树脂及塑料文摘 02 46-48
氨基聚硅氧烷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01 69-72
化学改性环氧树脂水基涂料的研究——涂膜性能 01 5-9
化学改性环氧树脂水基涂料的研究——涂膜性能 01 57-59
防腐蚀涂料 01 45-47
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的合成研究 06 41-43
酚醛改性环氧树脂的应用 06 44-46
215铁红环氧防锈底漆的研制 11 28-29
腰果酚改性环氧树脂的研制 10 5-7
改性环氧树脂系的溶剂型涂料 10 42
环氧模塑料的低应力化技术 10 7-12
中国合成树脂及塑料文摘 05 49-51
HU801饮水容器涂料的研究 03 19-20
酚醛改性环氧树脂的应用 09 414-416
化学灌浆在建筑防水堵漏工程中的综合应用 04 46-48+51
有机硅高聚物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与机理 02 68-74
含液晶结构单元改性剂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研究——柔性链分子量的影响 02 2-6
聚硅氧烷在环氧封装料改性中的应用 03 20-23
掺杂型白色抗静电涂料的性能研究 04 7-9
含介晶单元的反应性增韧剂改性环氧树脂研究──Ⅰ.柔性链分子量对动态力学与冲击性能的影响 02 127-131
含介晶结构单元的反应性增韧剂改性环氧树脂研究──Ⅱ.材料断裂面形态结构的研究 02 132-137
改性环氧树脂灌注密封材料问世 07 12
PC/Ep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界面优化 02 141-143+147
用膨胀聚合原理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1 7-12
螺环原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2 69-73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03 1-2
化学静压注浆技术在砼裂缝中的应用 01 82-84+2
室温固化耐热胶粘剂 01 15-16+3-4
起动电机用滴注胶的制备与使用 06 40-41
室温固化高强度高剥离环氧胶粘剂 06 6-8
芳纶帘线与NR的粘合性能研究 11 20-22
功能基化介晶高聚物改性环氧树脂涂料性能研究 04 3-5
新技术新产品集萃 11 26-27
原位聚合刚性高分子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1)对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05 137-138
含刚性链节和脲端基聚醚增韧剂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反应活性及力学性能 05 62-68
含环氧基的丙烯酸酯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 04 9-12
化学灌浆在建筑防水堵漏工程中的综合应用 03 11-14+18
消息报道 07 45-47
七、塑料添加剂 06 52-61
国外文摘 05 40-44
光纤复合材料用光纤涂料性能研究 02 26-29
用含螺环原碳酸酯的预聚物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2 87-91
改性环氧树脂的耐腐蚀实验研究 01 22-24
木材胶粘剂 01 63-67
透平空压机冷却器及管道的耐热防腐处理 01 22-23
“NBコ—ト”改性环氧树脂涂料 01 49-51
带油带水带锈涂料 12 44-45
一种新型螺环原碳酸酯共聚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5 1-3+10
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改性环氧树脂的粘合性能 03 46-50
国外文摘 08 42-46
中国 04 45
电泳涂料 04 18-21
罐头涂料 04 42-43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形态与性能 03 45-50
国外文摘 04 43-46
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烯改性环氧树脂 02 209-211
木材胶粘剂 02 52-56
YHR抗气依材料的研究及在葛洲坝船闸反弧门上的应用 03 19-22
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诱导相分离 06 496-502
用含螺环原碳酸酯的预聚物改性环氧树脂 03 337-343
中国 04 41
国外合成树脂与塑料文摘 04 63-64
高强度改性环氧树脂浆材的应用 03 13-15
螺环原碳酸酯的预聚物对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 02 87-91
化学灌浆在混凝土补强加固中的应用 06 381-382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及性能 03 41-45
改性环氧胶粘剂合成、固化机理的研究 02 9-16
改性酚醛环氧-PTFE耐磨防蚀涂层 04 3-5+45
电泳涂料 02 22-25
用於光学复合材料的紫外光固化莰烯衍生物改性环氧活性大分子单体及其聚合反应 02 18-19
有机硅高聚物改性环氧树脂新进展 01 44-49
胶粘剂 02 74-80
空芯印制板导热绝缘胶接技术 01 14-16+61-62
常温快速固化粘合剂的合成与应用 01 12-14
聚硅氧烷接枝共聚物 01 7-10
提高管道防腐用环氧粉末涂料机械性能的技术初探 06 16-19+46-47
锡槽隔热层的粘接 06 32-33
合成树脂及塑料工业 09 21-30
用含螺环原碳酸酯的预聚物改性环氧树脂的粘接性能 09 1487-1489
罐头涂料 04 45-46
具有活性端胺基聚硅氧烷低聚体及其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04 15-18
电绝缘涂料 03 46-48
浅论几种防腐涂料 01 7-10+6
特种异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涂料 01 11-14+45
SY-P3A粉状发泡胶的研制 01 1-7
F级改性环氧树脂玻璃布层压板的研制 S3 2-5
胶接技术在模具中的应用 11 51-53
改性环氧基减摩材料 05 1-5
一号单组分环氧胶的研制 05 11-13
乳化剂和破乳剂 08 34-44
罐听涂料 04 62-63
聚碳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02 169-176
粉末涂料 02 25-28
固化条件对改性环氧树脂混凝土中橡胶分散相形态的影响 01 1-3
功能性聚合物共混物 01 8-16
液体端羟基硅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4 1-3
254—8铜粉导电胶的研究 04 57-61
HTBN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 04 15-18
芳纶纤维增强S—145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01 8-10+23
一种新型耐高温改性环氧树脂 01 110
亚糠基丙酮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01 14-17
中国 01 51-52
改性环氧树脂减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04 207-212
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摩擦学研究—材料性能和操作条件的影响 02 126-129
石棉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Ⅰ.石棉表面处理效果的初步考察 02 61-65
254—12常温固化导磁胶的研究 01 53-57
遥爪液体聚合物改性环氧涂料 06 32-35+4
弹性环氧补强固结灌浆材料 11 787-791
环氧丙烯酸双脂—过氧化环己酮—环烷酸钴体的固化过程研究 03 36-39+35
254-13导磁胶的研究 04 31-33
其它 粘接表面处理 04 49
端活性聚氧化丙烯醚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2 1-7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结构形态与断裂 02 40-44
高分子量双酚-S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 06 572-574
端羧基聚丙烯酸正丁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02 43-45
端羧基聚醚改性环氧树脂(报)——端羧基丙二醇聚醚分子量、添加量对环氧固化物性能的影响 01 1-7
液体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性能 06 408-411
高耐热性的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 03 69-70
呋喃亚甲基丙酮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3 8-15
F级亚胺改性环氧玻璃布层压板的研制 02 19-23
NASA Lewis研究中心的高分子材料研究 03 25-28
新材料、新工艺科技成果转让介绍(四) 01 47-50
新材料、新工艺科技成果转让介绍(四) 01 47-50
新材料、新工艺科技成果转让介绍(三) 06 45-46
新材料、新工艺科技成果转让介绍(三) 06 45-46
苯乙烯对浸渍树脂性能的影响 02 12-15
硅橡胶增韧环氧树脂胶的研究 05 44-46
关于解决4BX_(301)变象管炸裂与漏电情况的总结报告 04 10-12
聚合物合金相结构的实验解析法 04 28-34+21
新型阻焊剂 ER—31通过技术鉴定 04 79-80
脂松香改性环氧树脂的光化学反应初步探讨及光固化木器清漆的试制 05 152-158
液体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动态力学与力学性能(二) 03 39-45
液体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动态力学与力学性能(一) 02 12-17
糠叉丙酮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在青铜峡水电厂大坝裂缝处理中的应用 02 67-74
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 03 23-26
应用化学灌浆材料加固木结构房屋的新试验 04 9-10
糠叉丙酮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Ⅱ几种因素对性能影响的探讨 02 40-49
国外光学用粘接剂 01 40-56
改性环氧树脂新型涂料实验小结 02 58-62
糠叉丙酮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Ⅰ.作补强固结灌浆材料的探讨 02 22-27
二糠义丙酮改性环氧树脂的应用——广州石油化工厂尿素车间横梁裂缝的处理 02 52-56
我国聚硫橡胶应用概况 03 31-33+55
厌氧性密封粘合剂介绍 02 53-56
半粘性环氧玻璃漆布带 04 22-30
邵阳氮肥厂化工防腐蚀工作情况简介 01 45-46+49
大型高压电机定子线圈改性环氧粉云母绝缘实验总结报告 06 23-27
邵阳氮肥厂化工防腐蚀工作情况简介 05 34-36
湿固化单组份聚氨酯涂料 05 18-28
糠醇及糠醇改性环氧树脂防腐涂料 05 31-41
邵阳氮肥厂的化工防腐蚀工作情况 05 41-43
176粉末弹性树脂 02 61-62
新型防腐蚀地面 04 49-59
改进环氧耐磨润滑涂层 03 21-26
低粘度高强度改性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的研究 02 20-22
端羧基聚醚改性环氧树脂(第3报)——CTCPE对Me-HHPA固化体系的改性效果 03 26-30+36
硅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3 64+16
聚酰胺酰亚胺的合成及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研究——(Ⅰ)聚酰胺酰亚胺的合成及其表征 04 36-43
氨丙基封端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两相相溶性及表界面形态研究 02 123-132
结构吸波材料的高性能树脂基体研制 04 74-78
具有高冲击强度改性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的研究 03 23-24
聚醚环氧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3 35-42
聚甲基苯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 04 8-12
新型防腐蚀水下固化环氧树脂涂料 01 46-48
J—1149 VPI用环氧无溶剂浸渍树脂的研制(摘要) 01 15
铝-高聚物层压减振材料的研制 02 4-6+35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06 544-548
聚醚砜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Ⅲ)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01 23-29
聚酰胺酰亚胺的合成及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研究(Ⅱ)TDE-85/DDS和TDE-85/PAI/DDS体系固化行为及其动力学 01 34-40
聚酰胺酰亚胺(PAI)的合成及改性环氧树脂/DDS体系研究(Ⅲ)TDE-85/PAI/DDS体系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断貌 03 48-52
低粘度高强度有弹改性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的应用 03 50-52
具有高抗冲击强度改性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结构与性能初探——材料之稳定性和增韧性的研究 06 33-36
中国 02 79-80
催化剂对改性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性能的影响 04 154-156+160
不锈钢酸槽的粘修及防腐 03 41+45
一种新型有机聚硅醚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和应用 11 27-30
硅氧烷树脂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性能的研究 01 33-35+60
聚氨酯半互穿改性环氧树脂糊状胶粘剂性能的研究 04 1-4+58
聚氨脂改性环氧树脂注浆材料的研究 03 99-104
内漏冰箱修复用胶粘剂的研制和应用 04 23-24+34+6
沥青环氧涂料 01 54
22-6
5,10,15,20-四苯基-21H,23H-卟吩羰基钌;5,10,15,20-四苯基-21H,23H-卟吩羰基钌(II) 320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