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甲维盐由美国默克公司研制开发成功。2000年,我国条甲维盐原药生产线在山东投产,甲维盐在中国进入工厂化时代,也从此开始一段时间的辉煌。遥想在甲维盐盛行的2000—2008年,主做杀虫剂的厂家,如果手里没有甲维盐产品,与客户规划第2年业务时,心里都会发虚。那时候,甲维盐可以说是杀虫剂里的“孙悟空”——没有他降服不了的害虫,产品手册里有个甲维盐,去见客户都觉得有面子,走路都显得意气风发,到零售商那儿,见到农户拿着肉乎乎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就底气十足地推荐,拍着胸脯保证效果。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甲维盐单一、频繁的使用,鳞翅目类害虫很快产生了抗性,小菜蛾、甜菜夜蛾泡进甲维盐里都不死。随后单剂含量越做越高,剂型也不断翻新,最终复配制剂成了甲维盐产品的救命稻草。一些厂家的低含量甲维盐产品,也成了心中永远的痛,沦落为鸡肋产品:企业登记甲维盐产品被认为技术是落后的体现,产品经理找不到差异化——没趣策划,业务经理觉得推广甲维盐丢面子(都什么时代了还甲维盐呢?),客户没钱赚——不愿意卖。
甲维盐在农药行业中再次被关注已经是2017年年初了,关注的理由不是药效,而是售价,从那时起甲维盐的价格一度涨到130万元/吨——还没货,你说气人不?甲维盐的杀虫活性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但是在迅速推广开来之后,由于甲维盐成为市场的主打产品,被大量地重复使用,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杀虫效果逐渐降低,加上酰胺类杀虫剂的推出而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在甲维盐失势的几年里,从全球农药市场看该化合物依是举足轻重的杀虫剂品种之一。2016年,甲维盐全球销量预计4.13亿美元,其前体化合物阿维菌素销售额6亿美元左右,都排在进了杀虫剂的前十名。这也是甲维盐价格上涨、一货难求的原因之一,全球市场的需求在稳中有升。
甲维盐产品的特点:
(1)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达到25℃时杀虫活性甚至可提高近千倍。
(2)叶面喷施后,在强紫外线的作用下,分解很快。
(3)选择性很强,对鳞翅目害虫杀虫活性极高,但对其它害虫的杀虫活性相对较低。
(4)杀虫机理是扰乱神经传导,使细胞功能丧失,发生不可逆转的麻痹,在施药后3~4天才能达到最高致死率。
未来3~5年甲维盐产品会成为市场的一个新热点。此判断是基于以下分析得出的:首先,2017年环保部发布的65种农药品种列出“高污染、高风险”产品名单中,阿维菌素位列其中。阿维菌素应该属于生物“化学”农药,它是一种生物源农药,制作成制剂后,含量降低从而毒性降低。大家应该都注意到的——所有的阿维菌素在做成制剂之后都要标注原药高毒。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老师就曾表示,阿维菌素列入“双高”产品,今后它的衍生物比如甲维盐、伊维菌素等将成为重点研发对象。
其次,新《农药农理条例》实施之后,“国产氯虫”作为甲维盐最佳伴侣将迅速退出农药舞台,但是用户心中对甲维盐已经有深刻而良好的认知,在含第三组分甲维盐产品退市之后留出了巨大的空间,在各地蔬菜区、水稻区至少上亿元的市场被空白。作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必须善于抓住机会,如何快速导入含甲维盐的规范新产品,需要引起农药行业的关注与重视。
我们都知道甲维盐容易降解——受到酸度过高或者过低、光照等因素影响,就很容易降解。但是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当前已经可以有效地防止甲维盐的分解,同时能提高甲维盐对鳞翅目、缨翅目、鞘翅目及同翅目害虫的活性,提高药效。
如尚采农业就是在这一点上获得了突破,打造了针对蓟马小虫市场的甲维盐“琦蓟”品牌,并且在对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斑潜蝇上的表现也让人非常满意。 在山东、辽宁、浙江、江苏、山西、陕西、河南、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国内主要经济作物区得到了广大经销商和农户的认可。
下面让我们看看经典案例
打不住的蓟马,请用琦蓟来试验,让你见证什么是真正的好效果,
全国招商热线:15137178546 微信同号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722/219/4_e562d3cb11d17d62ad8364b5199d4a74.jpg)
![](http://img11.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31/840/4_9c5f8fe8e9ae09264918aac9fdf65290.jpg)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420/342/4_f7bc10f6cfdee872fd4c37f2c7d6c0d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