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5日,已有64只科创板方向公募基金提交申请材料。 4月23日起批获批的7只公募科创基金正式亮相。剔除掉需要锁定3年的工银瑞信科技创新3年封闭混合基金外,我们将其他6只的主要特点梳理如下:
可以看到每只基金为了保证其策略运行的稳定性,都设定了最高10亿的初始募集规模,由于打新收益和最终的单只基金规模有着密切关系,从这一点来看,各家公募也针对科创板的特性在产品设计上进行了诸多考量。
三、 科创板定位
那么,是不是说由于科创板的热度,乃至国家政策的一定扶持,散户参与科创板投资就是稳赚不赔、参与打新更是简单获利的投资方式呢?我们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
首先,简单来说,国家以发展“中国版纳斯达克”为目标,对科创板本身充满了殷切期待: 一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通过资本市场的助力,培育和发展符合“新经济”定位的、成为未来拉动国民经济继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型公司; 同时,科创板现在看是一场“增量”的改革,即在不改动现行主板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以注册制来推动市场自主定价能力,使得市场和投资者从此不再依赖监管这只拐杖,更加健康自由得成长,也更加直接地面对市场的洗礼,在市场竞争中得到社会、投资者的真正认可。
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科创板的重任还远不止于此。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突破点,科创板必然要担当起培育优质信息、材料、医药、技术等高新科技公司平台的重任,也因此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国家从制造大国过渡为制造强国,从注重商业模式落地到专注基础科技研发,并最终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科创板在推行初期,必然会出现上市标的定价从不合理到合理的阵痛期,从短期市场可能存在的一定程度炒作到关注长期发展的回归。从发行制度到交易制度的全新化,又必然加剧了这一市场的复杂化,这也是监管机构对于个人投资者设定了一定门槛的初衷。那么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贸然地像参与当前普通A股打新一样,每只新股都参与,简单期待一个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定价差的套利,乃至新股上市之后必然多少个涨停板的“美好”期待,恐怕不能完全适用于科创板 而科创板真正成功乃至成熟的标志,必然是真正优质的个股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演绎出中国版的“亚马逊、谷歌、奈飞…”, 同时也必然会出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抛弃、退市的失意者,这才是一个具备活力、吐故纳新、充满生机的创新沃土。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科创板的投资长期来看一定是关注真正价值、回归企业成长本源的机构博弈,将这项任务交予更加专业、拥有更长时间直面市场的专业投资机构可能是更多个人投资者的较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