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型号 | FM13HF02N |
产品说明 | 图书馆标签RFID的芯片将存储唯一标识以及其他更新信息,可以用于图书查询及防盗。 标签以自粘纸跟物品结合。 |
物理参数 | INLAY尺寸: 45 X 45 X
0.3mm 外形 (可定制): 50 X 50mm 封装材料: 合成纸,铜版纸 工作温度: -25℃ ~ +75℃ 存储温度: -40℃ ~ +80℃ |
性能参数 | 芯片特性: 芯片FM13HF02N 标准协议: ISO /ICE15693 工作频率: 13.56MHz 总容量 2Kbits,划分为 64 个 Block,每个 Block 的大小为 4Bytes 数据完整性:16bits CRC 最快传输速率:53Kbps。 |
其他参数 | 数据保留: >10 年 读写次数: >100000 次 交货包装: 卷式,内径76mm,25 00张/卷,4卷/箱 定制信息: 客户logo 刻字 |
用途 | 1. 药品供应链管理 2. 租赁和库管理 3. 集装箱识别 4. 托盘和案件跟踪 5. 供应链管理 6. 包裹管理 7. 工厂自动化 8. 资产管理 9. 防伪保护 |
目前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图书流通管理采用磁条和条码系统,磁条为安全防盗功能,条码为馆藏标识功能。磁条(EM)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l 自动化程度低,借阅或归还均需人工处理
l 图书查找、顺架、排架困难
l 馆藏清点繁琐耗时,劳动强度高
l 服务时间受限,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
(1) 简化借还书流程,提高流通效率
条码的借还书流程仍然需要人工打开图书扉页并找到条码位置后才能扫描条码。这样的操作流程繁琐,效率很低。同时,由于条码容易磨损或脱落,更影响借还书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
RFID可以将多本书随意放置在读写器读写范围一次性实现借阅或归还操作,是条码操作效率的几倍,效率大大提高。
(2) 兼容复合磁条和永久磁条
无论原先是复合磁条还是永久磁条,RFID均可与之兼容工作,直接将RFID电子标签粘贴在图书中即可,无须去除书中的磁条,可以大幅降低更换工作量,减少对图书的损坏。
(3) 大幅降低图书盘点和查找工作量
依靠人工的图书盘点工作,特别是书架图书的盘点工作量太大而且效率很低。图书管理员盘点书架图书要凭自身的记忆对图书进行分类放置和记录,费时劳神又很难达到目的。引入先进的RFID图书馆盘点工具和方法,可以实现图书盘点的自动化。
利用RFID非接触、远距离、快速读取多个标签的特点,结合盘点车和层架标签,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书籍盘点、顺架、查错架、缺架清查工作;同时上架时还可根据书库图形化路线指示馈按正确位置摆放馆藏。
(4) 改变借阅管理和安全遗漏流程脱节的情况
EM图书馆防盗系统还是孤立的防盗系统,图书归还和上架之前要经过充磁处理,图书借还时要进行消磁处理,工作量较大,直接影响了图书流通及图书管理的效率。在发现丢书的同时无法记录图书的信息,对图书的日常盘点、补缺工作影响较大。
RFID系统对现在的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将防遗漏系统与图书流通管理系统联系起来,记录每本书的进出库历史记录,从而与以与借还书的历史记录进行匹配。
(5)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积年累月的重复性劳动,加上图书馆工作本向就很繁重,很容易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工作产生一定的消极思想;由于管理上存在缺陷,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管理也大伤脑筋,加上读者也对图书馆表示不满,导致图书馆人员对图书馆工作满意度有所下降。通过对图书馆RFID系统的应用,可以弥补管理上的缺陷,同进把工作人员从图书馆日常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RFID技术大大减少了流通工作量,剩余的流通工作也是配合RFID技术的自动化工作,这样大大提高了流通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精神面貌。
2) RFID技术也解放了大批流通馆员,使他们可以从事其它的高级的咨询工作,如流动服务、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等;
3) 图书馆人员主要工作从流通转向咨询,有助于图书馆提升人员素质,会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有助于图书馆其它服务工作的提高。
(6) 提高读者满意度
1) 读者经常会对图书馆产生不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² 由于图书馆没有有效的手段对图书进行盘点,但是因为管理系统没有准确的记录,结果导致了读者系统里能够查到图书,但是实际上却找不到;
² 由于借还书的效率较低,借还书排队等候时间太长,读者无谓的浪费时间,导致不满意;
² 借还书中出现信息读取错误,条码无法读出,增加读者等待时间,导致读者不满意;
随着全社会对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需要迫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读者满意度
2) 图书馆采用RFID系统可以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有:
² 避免排队等候,更方便更快捷;
² 更长的图书馆开放时间;
² 隐私性、选择性和独立性;
² 高科技带来的全新感受。
(7) 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1) 可以实现无人图书馆:RFID技术的应用,使无人图书馆成为可能,图书馆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全开放;
2) 图书馆业务流程和重组:RFID解放了流通部门占有的大量人员,使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组变得必要和可行;图书馆将从以馆藏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提供给读者的服务将迈向多元化、高级化和人性化;
3) 参考咨询性工作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是读者与信息资料之间的中介,从而使图书馆区别与一般的信息工具或网络。图书馆流通工作淡化后,参考咨询工作会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
4) 不满足于开展阵地服务、传统服务、充分利用各种设施和技术条件,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广度和深度都得到延伸,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8) 图书馆通过RFID技术,全面数字化管理
除了图书、光盘、馆藏珍品外,图书馆对其它方面的管理也需要数字化。例如:对读者的管理、行政管理、小额消费等,传统的管理费时费力,缺乏效率,对读者、馆员都很不方便。通过RFID技术,能够有效将这些环节都数字化起来。
通过使用RFID技术,要以在图书馆中实现快速馆藏清点功能,借/还书时即时资料识别和安全防盗功能、快速准确的数据库检查和更新功能,这使得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简便。
RFID标签系统可以和传统的安全系统同时使用,可以与现存的图书馆基础设备和集成图书馆系统进行无缝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