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数字智能”与“移动互联”为基础,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将各种应用服务系统连接到校园中的每个角落,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以数字智能个性化教育平台,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全站式教育服务。全方位增加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家校沟通,满足教育监管。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方便安全的校园生活、丰富多样的周边教育。
简而言之,智慧校园即是一个集信息化、安全化、环保化、移动化、个性化于一体的数字智能化校园
智汇启航是天远科技倾力打造的数字智能教育平台,以“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政策为指导,以用户需求为第一导向,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 搭建出以教育局、学校、家长、教师、学生五位一体式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围绕教育全过程,深入教学核心场景,建设集“教、学、考、评、管、校园安全、空间建设、家校共育、周边教育”九大模块于一体的智慧教育生态圈。
智汇启航以“数字智能”与“移动互联”为特色,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时提供教育教学和学生动态学习数据,辅助教师精准教学,准确定位学生学习强弱点,跟踪学生成绩变化曲线,提供个性化的提升方案,为学校提供可视化的动态数据支撑平台。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全新智慧课堂,链接优质教育资源,以“云+端”整合运用和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实现教学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教学资源推送智能化,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提供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园综合解决方案。
校园信息化建设虽处于新的阶段、新的形态,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数据标准的制定、数据的统一与融合、建设的系统与协作等。虽然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无所不在,但对互联网+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尚未发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理论层面指导与关注:很大程度上涉及了以技术和管理为中心,偏离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正确方向。
1.2. 智慧校园内涵认识不清晰:导致对智慧校园的设计与构建在某种程度上有简单化、理想化的倾向, 其应用还没有完全摆脱数字校园的思维。
1.3. 教育教学及科研结合不密切:很多情况下只是提供了简单地信息查询和交互平台,其管理也是自上而下单向的信息传输,没有将其转化为新的管理模式。
1.4. 家校沟通能力薄弱:目前大多数学校和学生之间主要信息沟通还没有完全实现移动互联网化,甚至很多学校仍然通过布告栏或者人工通知的方式,而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递即时信息也面临信息数量有限制、无法对不同类型学生实现精准发送等问题,造成沟通效率低下。
1.5. 校园管理服务不便捷:高峰期各种缴费处大排长龙;自助交费的POS机分布散乱且数量有限; 学生的手续办理受时间约束过大(办公时间与上课时间重叠);公共秩序管理成本高、安全隐患大; 教务管理触达率低;校园内消费场景繁多等校园管理问题,学校为此花费巨大成本,但效果甚微。
1.6. 校园各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学校部门机构繁多,经常出现学院和行政部门各自建立网站、找了不同的公司开发、使用完全不同的系统,难以统一管理。导致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不能有效及时交互;学生突发状况不能集中、及时处理……学校内部信息流通亟待畅通。
1.7. 校园开发力度不够:建设智慧校园的平台需要大额资金、人员和技术投入,这对很多学校而言是个大难题。这也是很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慢的一大因素。
n 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要求,以“数字智能”与“云计算”为特色,为教育局或单个学校提供“教、学、考、评、管、校园安全、空间建设、家校共育、周边教育”等一体化功能的新型数字智能化智慧校园平台。
n 促进教育环境安全与教育资源平均化。
n 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家校沟通平台,承载自主创新教育,实现个性化教学服务,提升市民的素养教育、文化生活水平及教育获得感。
n 平台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减少教学负担,提升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持续性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n 建设与国家教育管理体系相融合的区域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 实现管理指标的实时监控与教育管理信息服务。
n 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校园环境,推动智慧教育产业链形成,实现长效运营。
“智汇启航”通过统一化的平台致力于建立服务教育机构、学校、家长、教师、学生五位一体式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并对其中每个组织中的每一类用户都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
1. 教育机构实现不同层级的教育机构的管理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平台各类功能的权限分配,实现个性化、特色化的管理。教育机构主要功能以管理为主,各维度提供所辖学区内学校、教师、学生开展各类教、学、考、评、管、校园安全、空间建设、家校共育、周边教育等活动的实时数据信息; 主要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实时呈现的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教学轨迹与学习轨迹;同时支持以信息化方式开展各类管理、教学、教务、教研、教育资源调度等活动。
2. 学校实现学校对内部的年级、班级、教师、学生、教材(校本教材)等进行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平台各类功能的权限分配,实现个性化、特色化的管理。学校主要功能以满足常态化的信息化教学为主,同时会为学校提供校园安全方案;提供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开展教、学、考、评及空间建设和家校共育的各类功能;同时还提供开展各类活动的实时数据信息。
3. 教师以降低教师负担,提升教学效率为宗旨,实现实时、智能化的个体与群体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习轨迹记录。支持作业、考试的智能批阅,授课工具及授课素材的自动匹配,支持开展协同备课、互动白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研、家校共育等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强大的大数据智能学情分析辅助进行因材施教。
4. 学生平台线上虚拟教学环境与学校、班级和家庭教学环境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更进一步调动学生自驱力、解决非智力因素干扰的宏观教学环境。融合竞技学习、社交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降低学习负担,多种机制和措施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对学习的限制。同时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兴趣培养活动,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5. 家庭实现对孩子的管理。帮助家庭实时掌握融合学生家庭、学校在内的全方位的成长轨迹和学习轨迹,包括学生各个学科学习效果、在校各考勤数据和生活学习动态。多种方式帮助家庭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支持开展和参与家校共享交流、家庭共享交流,生命教育、素质教育等活动,促进家校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