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古代《物原》有"禹作屏"之说。以此算来,已有四千年之久。《周礼·掌次》中记载有"设皇邸"。邸是屏风的早期称谓,通常设在天子座后,以显示"九五之尊"。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如今在故宫太和殿宝座后见到的雕龙屏风便是皇权的象征。
此外,《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座语,而屏风后常有,君所与客语。"《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可见屏风在皇宫和军营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屏风的品种不断丰富,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到了汉唐时期,大户人家多用,尤其是厅堂几乎必设屏风。屏风的作用也由挡风、遮蔽的功能演变为绚丽多彩的装饰艺术品。
汉代,随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屏风的题材也多以宣扬儒家礼教为内容。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又兴盛佛教题材。到了唐代,随着绘画艺术逐渐脱离了政教目的,走向了自由开放的趋势,屏风题材也走向了纯观赏性的山水、人物、花鸟、仕女等,但也大多体现了一种祈福意识。杜牧《》中有:"屏风画织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弯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诗中提到周舫,是唐代大画家,其代表作是《》。而宋代屏风则承袭了屏风。
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把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特别要强调的是,此时红木类屏风应运而生,异军突起。从材料运用方面讲,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通体全部由、黄花梨、等组成的木雕红木屏风,木雕技法集深浅浮雕、、之大成。二是以红木为边框,为髹漆雕画。屏风的品类和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的。例如,《》记载,明代大奸臣严蒿的抄家物资中大小各式屏风竟有389件之多。至于清代屏风,通过故宫、等地大量藏品中可以领略出中华屏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多处描写各种形制、材质和工艺的屏风。如第七十一回描写贾母八十一寿,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一面是泥金''的,是头等的。"还有"大红缎子屏风'满床笏'"。
这里,还要特别谈一下出土文物中的屏风。湖北隋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漆木时期漆木雕,雕刻有蛇、蛙、鹿、雀等动物以及彩漆描绘的花纹图案。在马王堆出土的大量中,就有油漆彩绘屏风,长方形,下有足座承托。山西出土的北魏时期的人物故事彩绘屏风更是图文并茂。
此外,我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诗词、绘画中可以发现很多关于的描述和描绘。例如,东晋的《》、五代的《》、的《重屏会棋图》、元代佚名《倪瓒像》、明代的《玩古图》、的《竹庭玩古图》等都画有屏风。其中《韩熙载夜宴图》长卷,就是以屏风和将画面分割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五个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