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国标《GB5768-1999》和部颁《JTJ074-94》施工技术规范中,柱式轮廓标柱体的设计长度(以下计量单位均为:mm)为1250 mm ,剖面尺寸为120mm ×100mm ×120mm ,呈圆角三角形,造成柱体偏小且刚性差。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下埋基础部分仅为200mm,露出路面部分为1050mm,造成柱体埋置稳定性较差,易造成柱体露出路面处断裂。
(2)柱式轮廓标施工安装在低等级的路肩上,因路肩碾压不实,砼基础不稳固,且柱体埋置部分长度(仅为200 mm)较短,特别是土路肩被雨水冲刷后,造成柱体基础部分土层不均匀沉陷,柱体容易发生倾斜或塌倒。
(3)在部颁《JTJ074-94》施工技术规范中, 轮廓标的基坑尺寸(450mm×450mm×350mm)偏大,而稳固柱体下埋部分的基础砼量偏少,施工工序又复杂,以至于在施工安装过程中质量难于控制,安装后的柱体容易发生松动 ,质量效果不好。
由于以上缺陷造成柱式轮廓标柱体断裂或重新加固例子较多。例如广西田东祥周-新圩二级公路全程109.5km,共设柱式轮廓标约4300条 ,施工后一年内受到破坏达3000条之多 ,破坏率达75%。广西桂林-磨盘山公路全程21km,共设柱式轮廓标约1000条,施工后一年内受到破坏达800条,破坏率达80%。广西西林-管肖公路全程102km,共设柱式轮廓标约8000条,施工后一年内受破坏达4000条之多,破坏率达50%。此外,南宁-百色二级公路全程260多公里,有80%以上被破坏;百色-乐业二级公路全程37km,采取PVC材料制作的轮廓标,也有50%~ 60%被破坏等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