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分类学上属鲈形目、太阳鱼科,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名贵肉食性鱼类。现有的加州鲈养殖是从当年三四月引进水花苗培育鱼种,五六月开始养殖商品鱼,生长期5 个月左右,当年秋冬季达到商品规格的比例较低,一般只有3 成左右,一般情况下加州鲈养殖需两年。同时当年出鱼时“炮头”鱼比例低且上市时间较晚,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养殖户为了增加“炮头”鱼比例、提前上市,在高温季节存在使用冰鲜鱼的情况。如果早春能放养大规格鱼种,当年提早上市,无论从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考虑,还是从减轻财务成本角度出发,当年养成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加州鲈全程饲料替代冰鲜鱼养殖将得到真正推广。该模式核心是开展加州鲈的秋季繁殖,通过冬季强化培育鱼苗,在3月提供大规格鱼种,确保在10月新鱼大量上市、价格回落之前达到商品规格销售。一、引进优质秋繁苗2月11日放养加州鲈秋繁苗45 万尾,放养密度在5 万尾/亩,至2 月底共放养3 批秋繁苗135 万尾,放养在25 亩的加温大棚中。至3 月10 日第一批规格鱼苗出池(220 尾/千克,7~8 厘米/尾),相对常规春季放苗,提前60 天达到同样规格,至3月底共出大规格鱼苗125万尾。
二、改造苗种培育设施
由于秋繁苗引进在冬季,需进入加温大棚进行强化培育,标粗池一般以3~5 亩为宜,水深在1.2 米左右,配备底排污管道和增氧设备,增氧设备是底增氧+水车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以对角设置,确保水流循环周转。标粗池上方搭建双层薄膜,确保保温性能良好,大棚外配置生物质秸秆炉,确保水温保持在22℃以上。刚放养时水位控制在0.5 米,随着生长规格变化逐渐加大水位,最终水位控制在1.2 米,在标粗过程中泼洒生物制剂控制水质,一般以泼洒EM 等复合菌为主。
三、加强饲料投喂驯化
秋繁苗从广东引进时规格达到3 厘米左右,已驯化能直接投喂饲料,但从广东长途运输至本地,对环境需要适应过程,应先让其标粗池适应1~2 天,再进行投喂。投喂首先采用声音刺激达到集聚效果,再用加州鲈专用1 号料投喂,投喂采用抛投方式进行,同时应根据摄食鱼的数量抛出适当量的饵料,必须做到少量多次,并掌握均匀投饵的原则。目的是引起鱼苗的抢食,以增加食欲;另外可以保证每条鱼都能够吃到饲料,否则容易造成大小不均、自相残杀。前期可以每天5 次,每隔3 小时投喂1 次,随着规格增加和驯养规律形成,中后期可逐步过渡到每天4次、3次。
四、及时分养,开展成鱼养殖
大棚养殖一般到3 月底就可进行分养至成鱼池,成鱼池一般5~10 亩,水深1.5 米以上,配备专用水车式增氧机,一般5 亩池配备2 台1.5 千瓦增氧机,对角设置。放养前应对池塘彻底消毒,生石灰消毒用量150 千克/亩,全池泼洒。放苗前1 周进水,前期水深在1 米左右,随着水温升高逐步加深水位,到6 月底水深应达1.5 米,高温季节如有条件水深可达2米以上。
养殖过程中应注意水质调控,一般6-9 月每月用生石灰消毒两次,每次50 千克/亩化浆泼洒。一旦夏季高温水色较浓,蓝、绿藻有暴发前兆,应及时泼洒水体解毒剂。夏季高温时应在投饵台上方搭建遮阳网,每天投饲两次,早上应提前到6 点,晚上推迟至6 点以后,在水温较低时投饵可减少加州鲈上浮到水面时温差大引起的应激反应,保证投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