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棚内音乐综艺被忽视:可挖掘空间大,政策限制灵活
爆款频出:
音乐选秀类——《女声》、《男声》
专业竞技类——《歌手》
星素互动类——《我想和你唱》

中国电视音乐类节目开始于1984 年的《青年歌手大奖赛》,走红于2004年湖南卫视的《女声》,这种不设门槛、不限年龄、不分唱法、颠覆传统的电视节目立刻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此,音乐选秀类节目竞相涌现。但其中有的节目为了抢占市场而忽略了节目质量,致使这一阶段的音乐选秀类节目稂莠不齐,大众化、同质化、商业化、娱乐化严重。
2012 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回归音乐本质,创新选拔形式,引起广泛关注,带来了音乐类节目的第二次高潮。几个月后,打破素人选秀概念的《我是歌手》横空出世,它突破以往选秀的模式,选择已出道的歌手进行竞演,使得节目专业性更有保障、可看度更高、刺激性更强。
总体而言,我国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质量普遍较高,不管是选手的歌唱水平,还是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吸引力和观赏性。但另一方面,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也存在过度娱乐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原创性缺失等问题,以致于广电总局分别在2007年9月20日发出《广电总局进一步加强群众参与的选拔类广播电视活动和节目的管理的通知》以及2013年7月24日下达一纸“限歌令”。政策一出,使得音乐选秀节目灵活性受到限制。
《站不稳的歌手》介绍
A.亚洲最酷旋转舞台,给你无限想象空间
——最快速度+最多玩法+最多层次
——迎合当今受众短平快的浏览习惯
——各大短视频平台红人的集体喷发
——短时间内更容易凸显非专业歌手高光时刻
B.选手挖掘:平民化与话题感兼具,趣味性和新鲜感齐飞
——这是一个人人需要发声的时代:让弹幕多飞一会、看弹幕是想要找同盟、发弹幕是因为想表达
——杠精们的制胜法宝:犀利直接的吐槽管、金句段子手养成记、拉近距离的代入感
C.核心驱动
!最强态的电视媒体交互方式
!最极致地放大互动体验
!最讨巧地拉回流失电视观众
D.最强卖点
专业造人不造星 选秀擦边球 交互式 电视和网络的有效结合
全新模式年轻态 强互动 低门槛 引爆话题性
E.节目赛制
PART1 转盘海选——每位歌手30秒内获得三个沙发客的遥控器点赞即避免被转出舞台
PART2 1V1对战——由沙发客决定1V1对战配对,先被转进舞台C位的歌手晋级
PART3 合作舞台 三位歌手——获得与明星大咖合唱的机会,沙发客选出最强嗨唱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