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种
选择健壮母树采种,于10月下旬当浆果呈现红色或桔黄色时,抓紧采摘。果实采回后,摊放在室内晾干一段时间,擦破果皮,使果肉与种子分开,筛出种子。将种子浸入草木灰水中1-2个小时,擦去种皮外层蜡质。混沙贮藏,或阴干后贮藏。浆果出籽率9%。种子卵形,千粒重2-2.5克,每千克约有种子40多万粒,种子含水量11.5%,发芽率13.5%。
育苗
选择排水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沙质壤土育苗。播前进行土壤消毒,精耕细耙,施足基肥,平整床面。采用条播,覆土厚土厘米。每亩播种量1.5-2千克。春播一个月左右发芽出土,场圃发芽率2.5%左右。
幼苗发芽出土后,要加强培育管理。幼苗在7月初以前高生长缓慢,7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速生期,占全年生长量82%,其中9月上旬高生长17.1厘米,为高峰期,根径粗在7月中旬以前生长缓慢,7月中旬至10月中旬增长较快,占全年生长量75%,其中8月中旬至9月中旬增粗达0.48厘米,为粗生长高峰期。11月停止生长,一年生苗高88厘米,根径粗1.5厘米,可以上山造林。每亩产苗量1.2-1.5万株。
栽培技术
选择土壤深厚、肥沃的山坡中下部和向阳山谷、沟边山地造林。采用块状整地,穴径65厘米,深40厘米以上。株行距视造林目的而定,用材林株行距2米×2米或2.5米×2.5米,可选作与混交林树冲。作经济林经营或四旁绿化栽植的,株行距5-7米。造林后,加强幼林的松土除草管理,并应适量施追肥。待林木郁闭分化后,适当进行疏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