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样币,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户部天津造币总厂试铸,纯金铸造,光边大云版,光泽,品相上乘。币面携帝号及岁次“光绪丙午年”造,次年再造岁次改丁未(1907年)的金币,这是中国首次以中央名义制作的金币,也是清代唯一的一次。
光绪丙午年金币,正背两面分别铸铭文及图案。正面铸有双线外郭,内圈有联珠纹。顶边铸右读楷体“光绪丙午年造”六字,底边右读为“库平一两”。珠圈内部直读“大清金币”字样。背面铸有正面五爪金蟠龙一条,祥瑞云朵围绕周围,外部两条,外侧为细线条,内侧有一联珠纹圈。大清金币的造型已经近接新式钱币,但背面上的铭铸仍说明没有完全脱离“称量货币”体系。
大清金币由于背面图案为一条蟠龙,故俗称“龙洋”。因铸造发行量较小,又属于贵金属币,愈加显得珍惜罕见,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并仍具有升值潜力,是收藏者难以寻觅的佳品。
由于朝廷对近代货币学的认识非常有限,币制争议没有结论,使得清廷在“圆两之争”与“金本位”、“银本位”的各种主张间举棋不定。随着银价逐渐回升,光绪三十一年时已等于庚子赔款的基准,随后继续攀升,中国在庚子赔款的赔付上还有所“镑盈”。清廷改革动力大不如前,加之朝廷重臣张之洞等的反对,清廷自然就失去了推行金本位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