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液压景观坝是水利科技比较简易的活动坝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渔业、船闸、海水挡潮、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和小水电站等建设。其力学结构科学、不阻水、不怕泥砂淤积;不受漂浮物影响;在损失极小水量的情况下,就能很容易地冲掉上游的漂浮物,使河水清澈;放坝快速,不影响防洪安全;抗洪水冲击的能力强。它攻克了传统活动坝型的缺点,同时它又具备传统坝型的所有优点:它像橡胶坝一样紧贴河床不阻水(比橡胶坝效果更好);像翻板门坝一样自动放坝行洪,任意保持水位高度;像水闸一样坚固耐用。
液压景观坝产品规格
门高(H):1.5m、2m、2.5m、3m、3.5m
单扇宽度:标准为6m
河道液压景观坝工作特点
1、液压景观坝跨度大,结构简单,易于建造。
2、液压系统操作灵活,可采用手动开关控制。
3、低水头水力条件优越。该坝可基本保持原河床,可畅泄洪水、上游堆积泥沙、卵石和漂浮物而不阻水。与传统水闸及类似的橡胶坝相比,过流能力大,泄流量大。特别适用于橡胶坝不宜建造的多砂、多石、多树、多竹和地区的河流。可以调节坝高溢流,可控制上游水位和泄流量。
4、 施工简单,施工工期短,和传统水闸相比,减少了闸墩、大量金属结构埋件及闸门启闭设备,但是混凝土工程量复杂,初期投资节约设备资金,后续维护费用较高。
5、 属于低水头挡水建筑物,广泛使用于水利灌溉,城市美化环境等方面可形成宽阔的水面。
该坝坝面升起后,形成稳定的支撑墩坝结构,力学结构科学。不在河中设置支撑墩等任何阻水物体,活动坝面放倒后,坝体只高出原坝顶500厘米。排漂浮物效果较好。
4、维护管理费用较橡胶坝低
5、人造瀑布
坝体弧形设计(坝高5米以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坝面,5米以上没有工程实践),上游水量较大时形成瀑布景观。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468/741/4_5f947fe5a332121113dbe3c4f512bccc.jpg)
![](http://img11.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961/908/4_7cd90774834bfd35ce946db9522c0f49.jpg)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286/175/4_f34e9ceff5fba0ae02eeb10c8d4bc55c.jpg)
![](http://img11.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472/989/4_30b8907d742caeeff4410a849a3e4e8b.jpg)
河道景观钢坝埋件系统由预埋板及锚栓等组成;面板系统由前面板、支撑框架、活动复合底轴、底饺支座、挑水构件、止水等部分组成;支撑系统主要由液压缸、高压软管及无缝管等组成;泵站系统主要由电机、油箱、阀组等组成;控制系统由PLC电控、远程控制系统、监控系统等组成。
(1)坝体长度不受限制。单个坝面升降可在30S内完成,升降完全满足洪水期应急降坝的要求,操作极为简单方便。无限宽度式组装,面板间无需设置闸墩,适用于各种宽度的河道。可用于多砂、多石、多漂浮物,对于洪水涨落快速的无电源山区及城市河道。
(2)液压升降坝面板为钢结构一体化设计、标准生产,倒伏后紧贴坝基底板,可畅泄洪水。对单扇坝面进行小幅度调节,漂浮物即可顺利通过,无需全线降坝耗水排漂;排沙只需操作单个坝面反复升降,即可将坝基淤积泥沙彻底冲刷干净。
(3)作为低水头挡水建筑物,景观效果极佳。暗藏式支撑,重心低,坝面整齐干净,能喷不同色彩、图案、标语;坝顶还能定制各种造景效果的扰流跌水装置,形成极佳的挑水效果。
(4)在无电、无动力源的情况下,可实现超水位手动降坝。通过手动可以单独或者多坝同时降坝行洪,其降坝速度自由控制,保证其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590/853/4_67de61154c080bbbe029aee3aaf2113a.jpg)
![](http://img11.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221/857/4_107d9bb1f397ce18587fc84051f7f53f.jpg)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324/965/4_479484ad5413feb149d90a0c6fd3f1dc.jpg)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73/343/4_d339f387c63e4853472fc402e380fd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