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修复根据不同修复目的和修复要求,可以划分成三类——研究修复、展览修复和商品修复。![](http://img11.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201/377/4_7211ebd966ea79990f96fe8a06f8504b.gif)
1. 研究修复:目的是为考古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工作提供较好的实物资料。因此,此类修复对损坏不严重的器物比如:剥釉、冲口、土蚀、非完全性断折及少量缺损等情况,一般只需清理干净表面污垢,而无需进行其它方面的修理工作。对损坏严重的器物,也只需在清理干净表面污垢的基础上,把断裂的各部位重新粘接在一起,必要时可把短缺严重的部位用石膏填平补齐,对风化严重的陶器进行适当加固处理就可以。
2. 展览修复:是为博物馆、展览馆提供理想的实物展品,以供广大观众参观鉴赏。此类修复的技术要求,与商品修复基本相同。其不同的是,对修复部位表面的视觉效果的要求可以比商品修复稍差一点。因为普通观众是不可能把展品拿在手里进行观察、鉴赏。只要隔着展柜的保护玻璃看不出大面积的损坏痕迹就可以了,有时还要有意留下少量损坏部位不去修复以供鉴赏。
3. 商品修复:是把修复好的器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为了能使商品取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并获得较高的商业利润,对此类修复的技术要求极高。它不仅要做到把坏损的器物恢复到原有形状,而且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加工,使其表面的色彩、纹饰、质感、自然旧貌等,呈现出完好无损的视觉效果。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465/129/4_b1990851008e66c6c2d402412d520848.jpg)
修复时,首先将器物与泥土分离,将陶片器物取出。在土块上浇少量水,使上质湿润软化,用富有弹性的牛角刀剔去泥块,或者用小型皮管接通水源,边冲边洗。水管要细,水流要缓。泥土软化后将陶片逐一取出,再用软质毛刷蘸水后仔细清洗。清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灰沙陶、酥陶不得入水清洗,以防陶器人水后散架;其二,彩绘陶、加彩陶器不要入水清洗,以防色彩掉落;其三,细刻花的陶器要谨慎处理,不得使用质地坚硬的刷子洗刷,小心图案被处理模糊。冲洗完毕,将陶片的接茬处处理干净,以防拼接时错位。
清洗时既要将器物表里处理干净,又要尽量保持其原来的面貌。
接下来是拼合粘接,拼接的方法有三种;由底至上,即底部、腹部、颈部、口沿一块一块逐步向上拼合粘接而成;或由上至下,口沿:颈部、腹部、底部逐一完成;另外也可以局部拼接,整体合拢。对破损严重、块数较多的器物。可将器物的各部分分类拼接,由小而大逐块拼接,*后整体合拢。对于破损特别严重的器物,可以将碎片逐块编号,按编号顺序逐块拼接,*后整体合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