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景区建设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介绍的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既是其中一种。本文通过介绍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的物理组成及特性,施工工艺特点,从监理角度论述了彩色透水混凝土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现象,同时又拥有系列彩色配置,具有装饰性,改变了混凝土在人们心中灰暗、呆板的印象,和景区内的绿化、桥梁、小品等融为一体,整体效果非常协调。
1 材料组成和物理性能
彩色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绿色建材,由透水混凝土专用胶结剂、碎石、水组成。
1.1 胶结剂
彩色透水混凝土专用胶结剂,是以高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为基料,配以多种助剂增加强度与粘结力组成的粉状料,并可按用户要求加入无机耐候颜料,使其和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组成不同色彩的透水混凝土面层。
1.2 碎石
透水混凝土用的碎石应采用二级品标准的高石。碎石颗粒也有一定的要求,按其大小范围分1#、2#、3#三号。
1.3 水
普通自来水即可用。未经过滤的混浊地下水或使用过的不洁水,不能利用。
1.4 彩色透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彩色透水混凝土(透水地坪)物理力学性能参数如下:
空隙率:约20%
相对密度:约2.0
透水系数:大于2MM/秒
28天抗折强度:大于4.5MPa
28天抗压强度:大于25MPa
混合比:每50公斤透水地坪料加2.2公斤水
适用范围:市政步道、园林小路、城市广场、高档住宅小区、停车场、商务办公大楼、户外运动场所(羽毛球场馆、篮球场馆等)。
2 施工工艺
2.1 立模
施工人员按设计要求进行分隔立模及区域立模工作,立模中须注意高度、垂直度、犯水坡度等的问题。
2.2 搅拌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配置不同容量的机械搅拌机械进行搅拌,搅拌时按物料的规定比例及投料顺序将物料投入搅拌机,先将胶结料和碎石搅拌30秒后,使其初步混合,再将规定量的水分2~3次加入继续进行搅拌约1.5-2分钟。视搅拌均匀程度,可适当延长机械搅拌的时间,但不宜过长时间的搅拌。
搅拌注意事项:
施工现场须专人负责物料的配比。配合比根据项目的不同地点、环境、承载要求以及图案、色彩的要求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及应用。
严格控制水灰比,即控制水的加入量,水在搅拌中分2-3次加入,不准许一次性加入。
为使物料搅拌均匀,适当延长机械搅拌时间,但不宜过长。
2.3 运输
透水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一般根据气候条件控制混合物的运输时间,运输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运输过程中不要停留,手推车必须平稳。
2.4 摊铺、浇筑成型
透水混凝土属于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摊铺必须及时,对于景区道路,大面积施工采用分块隔仓式进行摊铺在工作面上,用括尺找准平整度和控制一定的泛水度,然后用平板振动器(厚度厚的用平板振动器)或人工捣实。最后用抹合不能有的明水。
浇筑注意事项:
松铺系数即为物料摊铺高度高于实际高度的比,按透水混凝土的干湿度,一般采用1.1-1.15之间。
平板振动器震动时间不能过长,防止过于密实,可出现离析现象。
因透水混凝土其空隙率大,水份散失快,当天气温度高于35℃时,施工时间应避开中午,适合在早晚进行施工。
2.5 养护
透水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属性类似,因此铺摊结束后,经检验标高、平整度均达到要求后要即时养护。当气温较高时,为减少水分蒸发,宜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水分,但淋水时不宜用压力水直接冲淋混凝土表面,应直接从上往下淋水。透水混凝土湿养时间不少于7D。
2.6 涂覆透明封闭剂
待表面混凝土成型干燥后在3D左右,涂刷透明封闭剂,增强耐久性和美观性。要防止涂覆时间拖后会使透水混凝土空隙受污而堵塞空隙。
透水混凝土与绿地为城市铺上“冷却毯”
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城市发展中应正确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气污染在城市热岛效应中起着相当复杂特殊的作用。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大气污染物在城区浓度特别大,它像一张厚厚的毯子覆盖在城市上宛,白天它大大地削弱了太阳直接辐射,城区升温减缓,有时可在城市产生“冷岛”效应。夜间它将大大减少城区地表有效长波辐射所造成的热量损耗,起到保温作用,使城市比郊区“冷却”得慢,形成夜间热岛现象。
大面积发展能“呼吸的地面”是缓解热岛现象的重要方法,包括:“软铺装”和“硬铺装”两类地面。
“软铺装”多指绿地、植被等,能吸收太阳辐射,而所吸收的辐射能量又有大部分用于植物蒸腾耗热和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增加环境温度的热量大大减少。绿地中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每公顷绿地平均每天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的制冷作用。园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一公顷绿地,每天平均可以吸收1.8吨的,削弱温室效应。此外,园林植物能够滞留空气中的粉尘,每公顷绿地可以年滞留粉尘2.2吨,降低环境大气含尘量50%左右,进一步抑制大气升温。
“硬铺装”指能走人、行车的硬质透水性路面。因为水的比热大于混凝土的比热,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条件下,两者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形成温差,这就必然加大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而在大气的循环过程中,环市水系又起到了二次降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城区温度不致过高,就达到了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在人行道路中更多采用普林德透水路面,可以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太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温度升高。保存更多的地下水可以减缓上述情况。
夏季温度比较:草坪 透水路面:32℃ 水泥路面:36℃ 柏油路面:57℃ 地表温度:63℃
此外,水面、风等也是缓解城市热岛的有效因素。水的热容量大,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升温值最小,表现出比其他下垫面的温度低;水面蒸发吸热,也可降低水体的温度。风能带走城市中的热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因此在城市建筑物规划时,要结合当地的风向,不要把楼房全部建设成为东西走向的,要建设成为便于空气流通的模式;同时,将一些单位的高院墙拆掉,建成栅栏式,增加空气流通。
透水地坪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业界的关注,现代城市的地表多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与自然的土壤相比,普通的混凝土路面缺乏呼吸、吸收热量和渗透雨水的能力,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混凝土也因此一直被认为是破坏自然的元凶,但只要使连续空隙得以形成,就能创造与自然环境的衔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