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依据、标准和施工规范:
1. 录音棚隔声门、窗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标准GYJ26-86》;
2. 录音棚噪声控制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标准GYJ42-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 》;
3. 录音棚混响时间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推荐标准GYJ26-86“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 》;
4. 防火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标准GYJ33-88 “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
5. 录音棚空调、照明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标准GYJ43-90 “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照度)” 》;
6. 录音棚电气安装标准采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GBJ232-82;
7. 录音棚管线布线标准采用《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规范》GB50312-2000;
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
9. 专业录音棚设计流程(思成SC2010-19);
二、录音棚技术指标:
声学设计规范要求录音棚的音质主要是“语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良好的丰满度”,在主要使用条件下,具有相应于拾音要求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抑制影响拾音音质的声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低频嗡声等,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录音棚的现有状况,我公司认为录音棚的设计指标为:
录音棚宜用短混响,根据室内容积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要求平直。
声学技术指标:
房间名称 | 混响时间T60(秒) | 噪声评价曲线(NR) | 隔声门隔声量 (插入损失dB) | 隔声窗隔声量 (传声损失dB) | 快速语言传递指数(RASTI) |
录音棚 | 0.4+0.1S | NR-30 | >35 | >50 | >0.65 |
三、录音棚声学缺陷的处理:
1、噪声控制:
噪声的产生:
录音棚的噪声来自多方面。既有来自录音棚外的噪声,主要可分为二类
一类来自录音棚建筑之外,例如过往车辆、飞机等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另一类来自建筑物之内,但又在录音棚之外的噪声,例如大声交谈声、上下班时的喧哗声;也有来自录音棚的内部噪声主要来自,灯光控制系统和录音棚工作时,摄像机的移动噪声和工作人员的走动噪声等。
噪声的传播:
噪声传入录音棚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噪声作用于墙壁、地板、天花板而产生振动,把声能辐射进录音棚;二是通过施工时留下的缝隙、没有密封的洞孔等经过空气传声传入录音棚;三是通过录音棚的墙面、顶面、或地面与外界的钢性联接通过固体传声而进入录音棚。
噪声的控制:
本录音棚的隔声问题主要是四周的墙以及窗户和进出的门。
对于上述问题的隔声主要采用下面方法:
主要在于采用不同隔声量的多材质复合型隔声墙(多阻尼轻质隔声墙)及对外的窗密封,这样处理基本可以隔绝外界噪声对录音棚的影响。
将进出的门宜采用复合材料的国标隔声门。
通过上述的处理基本上可以达到标准录音棚对空间背景噪声的国标要求,满足拾音空间的拾音要求。
2、混响时间的控制:
混响时间是在声音在室内成长稳定后,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声音在室内将从稳态开始衰减,直至衰减到为原有声能的百万分之一时,这段时间被称为“混响时间”,也即声音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 在拾音空间的设计中,适当的混响时间,可使音乐丰满,语言洪亮、饱满、富有感染力。过短的混响时间使声音干涩无力,过长的混响时间,使语言清晰度降低,音质缺乏节奏 感和力度,因此在不同的性质和要求的空间,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混响时间。处理方式主要是对声音中高、中、低的“杂质”频率进行有效的吸收,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根据录音棚空间的特性,以及现有设备的良好灵敏度和声音后期的可塑性处理。
设计时应针对高、中、低频部分的吸收,采用难燃透声织物饰面吸声结构和槽木穿孔板饰面吸声结构,能针对不同频段的声音进行有效的吸收。初步设计完成后,可以利用相应的赛宾公式计算混响时间。
四、材料选型说明:
录音棚声学设计,使用材料都必须迎合国际或国内行业要求,使用绿色环保、阻燃的材料。鉴于录音棚是属于电视技术用房的特殊性,为了保证质量,特别是为了保证声学指标,所选用的材料必须具有较好的装饰和声学吸声特性。
五、隔声门技术要求:
1)门的木料要求用经干燥处理的一级杉木,要做防腐处理。
2)门中间内填充的超细玻璃棉要求32kg/m3,而且不要填碎棉。
3)整个门框,门缝要求密封不得有缝隙,装贴的工业棉毡要平整,驳接口要少,门的隔声量要求大于35dB。
4)整个门的饰面处理要与室内颜色协调,具体颜色由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确定。
5)门的五金配件(活页、手把、锁)应选用牢固可靠的专用产品,选用SC专业隔声锁。
上海声华声学工程有限公司专业承接各类体育场馆、礼堂、剧场厅堂等空间的建筑声学设计,同时承接工业厂矿噪音治理、空调机房噪音治理、消声室混响室设计等。还有无机纤维喷涂、阿莫索拓减震垫、玻纤板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