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目的
受检房屋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为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建造于2004年。受检房屋的1~4/A~E轴(该区域为中国电信营业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局部墙体开裂严重,为了解局部墙体开裂的原因,对房屋局部裂缝进行专项检测,并对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判别裂缝是否为结构裂缝,为后续使用提供依据。
检测内容
裂缝宽度、长度及形态检测;
局部破损查明裂缝性质;
房屋的变形测量;
裂缝原因分析。
房屋相对沉降检测
现场采用WILD NA2型水准仪,对受检房屋选取设计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女儿墙进行高差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受检房屋局部最大相对倾斜率为2.51‰,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房屋局部相对倾斜率限值3‰(注:测量结果包括施工误差等)。
裂缝原因分析及对策
根据现场检测情况,结合房屋墙体开裂区域的房间功能及周边情况,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该房屋一层(1/1~2)/B轴区域墙体裂缝为一条自上而下的竖向裂缝,根据现场调查情况, (1/1~2)/B轴区域墙体在楼梯间,为后砌填充墙。经现场凿除粉刷层未发现柱体及墙体表面有裂缝,该裂缝为墙柱接缝,主要是由该处柱体与后砌填充墙体之间无可靠拉结措施,以及柱体与后砌填充墙体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该接缝属于非结构性裂缝。
该房屋一层2~3/(2/A)轴区域墙体裂缝为一条自上而下的竖向裂缝,根据场调查情况,2~3/(2/A)轴区域墙体在营业厅,为后砌填充墙。经现场凿除粉刷层未发现墙体表面有裂缝,该裂缝为新旧墙体接缝,主要是由该处原有墙体与后砌体之间无可靠拉结措施,以及原有墙体与后砌墙体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该接缝属于非结构性裂缝。
该房屋一层(1/1)/(2/A~B)轴区域墙体裂缝为一条水平方向裂缝,根据场调查情况,(1/1)/(2/A~B)轴区域墙体在楼梯间,为后砌填充墙。经现场凿除粉刷层未发现墙体表面有裂缝,该裂缝为粉刷裂缝,主要由该处后砌填充墙粉刷材料的收缩变形不协调以及不均匀沉降导致,该裂缝属于非结构性裂缝。
该房屋一层(1/1~2)/(1/A)轴区域墙体裂缝为一条45°斜向裂缝,根据现场调查情况,(1/1~2)/(1/A)轴区域墙体在楼梯间,为后砌填充墙。经现场凿除粉刷层未发现墙体表面有裂缝,该裂缝为粉刷裂缝,主要由该处粉刷材料的收缩变形不协调以及不均匀沉降导致,该裂缝属于非结构性裂缝。
该房屋一层(1~1/1)/B轴区域墙体开裂严重,根据现场调查情况,(1~1/1)/B轴区域墙体在楼梯间,为后砌填充墙。经现场凿除发现墙体与楼梯板相接处为一条水平方向裂缝,该裂缝为楼梯板与墙体之间的接缝,主要由该处后砌填充墙与楼梯板之间不均匀沉降导致,该接缝属于非结构性裂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