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结论
为一栋单层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房屋,建造于2003年。在厂房使用过程中,发现多处地坪下沉和开裂,围护墙体(矮墙)与地坪间出现严重脱开,同时矮墙表面出现水平裂缝等现象,给正常使用带来不便。
检测结果表明,地坪构造做法与设计图纸基本相符,但各构造层的实测厚度与设计值存在一定的偏差,配筋混凝土层实测厚度在170mm~280mm之间,干渣粉煤灰三渣基层实测厚度在260mm~340mm之间。
检测结果表明,17/A~P轴及P/9~17轴室内地坪沿外墙方向普遍严重开裂,17/A~P轴围护填充墙与地梁相接处大量严重开裂,局部地梁变形缝两侧钢筋混凝土短柱钢筋保护层剥落、钢筋外露。
测量结果表明,该厂房钢柱所有测点中,除个别点侧向位移超过《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表7.3.10规范限值≤H/150外,其余测点均在规范限值以内。
检测结果表明,1~9/A~P轴区域地坪相对高差测量结果除E区外墙边沉降较小(地坪高于货架区域)外,其余区域均基本与原设计保持一致。9~17/A~P轴区域地坪相对高差测量结果基本与原设计呈相反的趋势,外墙边地坪高于货架区域,货架区域沉降均较大,外墙边沉降较小。
厂房四周地坪与墙体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厂房中心货架区域荷载较大,沿外墙四周荷载较小,从而引起周圈板块向厂房中心发生位移,导致厂房四周地坪开裂。
厂房外墙水平裂缝为混凝土与砖墙接触面开裂,因为砖墙和混凝土材料热胀冷缩性能不同,在环境作用下引起开裂。
建议
结合现场检测及原因分析,对厂房提出如下处理意见及建议:
建议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厂房的地质情况进行补勘,为后续的地坪处理方案提供技术依据。
结合地质勘察成果,并结合厂房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
建议对局部地梁变形缝两侧钢筋混凝土短柱进行修补,对外露钢筋进行除锈处理,然后重新浇筑。
建议对围护填充墙与地梁相接处的水平裂缝进行修补。
主要技术依据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
《房屋质量检测规程》(DG/T08-79-2008);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2013);
《物流建筑设计规范》(GB 51157-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