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阳江回程车配货整车大件运输物流公司,全国各地大量回程车调度网络信息平台3.8米-17.5米整车大件运输危险品运输、车长有(3.8米/4.2米/5米/6.8米/7.8米/9.6米/13米/16米/17.5米)等货车,车型有:厢式车、保温车、平板车、高栏车,低板车,爬梯车,以半挂车居多。门到门的一条龙回程车顺路带货价格优化速度快。精准空运、保价运输、包装改善、仓储配送、代收货款、等通知放货、回单付运输、货物保险、专业包装等个性化增值服务。
货物安全:使用叉车、拖车等搬运工具流程化、专业化的装卸作业保证不被搬运摔坏;只用箱车运输保证不被日晒雨淋;签订物流合同货损赔偿有保障。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312/481/4_e7b030c1340fa25d798845183d8d342b.jpg)
![](http://img11.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549/831/4_9e65c2a7e3ff177d2b3418902f4d66e5.jpg)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802/263/4_f16ae397cbebce3a320f7bad7a0ac070.png)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593/595/4_3519bdd330452bba9f3205f472c7c0fc.jpg)
萧山港区及其物流现状
萧山港区是杭州港四大港区中唯一位于钱塘江南岸的相对独立港区。近些年来,杭州港萧山港区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57万吨,约占杭州港年度吞吐量的15%。但就萧山港区目前的港口物流而言,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航道条件较差,严重制约港区吞吐量的增长。萧山航区虽然航道里程长有796公里,但航区内的大部分航道处于自然状态、等级很低。航道条件的不理想,使港区的发展失去了依托,造成萧山港区的货物吞吐量长期在1100万吨水平上徘徊不前,并未与萧山区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相协调。
港口物流设施及装备差,现代化程度低。在全港区码头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简易的临时性泊位;在近年新建的几个作业区泊位中,其设备也只相当于发达国家港口20世纪80年代水平,目前萧山港区全部是发达国家极少采用的件杂货、散货运输方式,并且港口装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物流作业效率不高。同时,水运与其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连接线路不畅、装备标准不统一,直接影响着区域内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效率的提高。
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萧山港区至今没有代表水运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集装箱专用作业区,也没有公用型的危化品专用作业区。因航道条件的制约,大型码头泊位少、上规模的港口作业区少,集疏运条件差,中转储存能力低。原有港口作业区不成气候,而新码头作业区的开发建设又与城市发展的空间存在突出的矛盾,还受到越来越紧的国家建设用地供应政策的影响。港区的功能和结构单一、落后状况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萧山港区内各港口物流企业规模小、经营范围小,信息化程度低。港口装卸业与运输业的规模都较小,多数仍为凭经验经营,港口码头前方装卸与后方仓储、运输不协调,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甚至无信息化可言,以港口节点为平台的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还处于空白状态。
物流人才严重缺乏。杭州港萧山港区各类物流企业都是小规模经营,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撑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物流人才较少,高端的专业物流人才更是稀缺。
萧山港区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政府到企业都已认识到水运物流在降低成本中的作用。水运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避免拥堵、提高物流链效率等诸多优点,从长远看,水路是同时具备合理成本和巨大运输能力的唯一选择。随着企业降低成本的空间逐渐移向物流成本,企业和地方政府已意识到要降低物流成本的手段在水运。
港区所依托的航道条件即将有质的改变。航区内第一条Ⅳ级标准的内河航道——杭甬运河即将开通,贯通后500吨级船舶可从杭州直达宁波—舟山港,实现了河(京杭运河)与海(宁波—舟山海港)的沟通。其中杭甬运河杭州段从萧山区义桥镇新建船闸沟通浦阳江与萧绍内河,到杭州、绍兴两市分界点,全部位于萧山区境内,这将进一步带动萧山港区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规模庞大且强劲发展的区域经济反推港口物流等基础支柱行业的发展。萧山港区的主要经济腹地是杭州市域内钱塘江以南地区及周边绍兴县、诸暨市的部分区域,近几年GDP增长都在15%以上,萧山区2006年的GDP达到700亿元,工业增加值更是达到了2500亿元,是中国最发达且最具经济增长活力的地区之一。并且,作为萧山区经济支柱的第二产业,其原材料都得从外地运入,而产成品又绝大多数销往外地,这种“两头在外”的制造业模式及强劲持续的发展势头,对水运等基础行业的支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推着港口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增长。
萧山港区腹地内超大型工业园区相继开发引发巨大的潜在宜水路货运量。杭州市五大工业区块中的三个(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及临江工业园区)在萧山区,这三大工业区块总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其中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进入成熟的产出期,这些工业园区的生产和运作必然需要物流链的支持,而无论是汽车与装备制造所需的钢铁,还是化工原料和产品,水运有不可或缺的优势。
萧山及杭州地区乃至浙江省雄厚的民间资本正在寻找投资出路,并已将包括港口物流在内的基础产业投资作为首选。近些年来,萧山私营企业的投资纷纷转向回报相对稳定的港口码头建设和经营运作等基础设施项目上来,如在即将开通的杭甬运河岸边已有企业投资上千万建起了500吨级的杨汛作业区,原来在萧山从事港口建设和运营的几家企业也大量追加投资,扩大经营,壮大实力。这是萧山港区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批传统港口及航运企业已有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强烈愿望和行动。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以及近年来国内对物流在产业链中重要作用、对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认识的提高,从政府到企业都对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的规划、研究和实践非常重视。使得原来的港口经营和水运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企业的雏形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