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改造及新城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增大了市政排水管网负担,降低了地下水补给功能,从而产生了改善环境的透水路面工艺。 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地表逐步被建筑物和混凝土等阻水材料所硬化覆盖,形成了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
由于不透水的混凝土与沥青等路面材料,使得雨水不能自然的渗入地下,城市地下水又在不断的抽取,导致城市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形成了地质学上的“漏斗型”地下水位,引发地面沉降。另外,不透气的路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又产生气象学上的“人造火山”,即城市热岛现象;由于这两种破坏环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人们开始了改善环境的探索。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与修改,透水路面工艺逐步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透水路面结构观点,旨在保证道路结构的稳定,提高其使用舒适性,减少水资源的流失,缓解了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人行道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具有如下的优点:
( 1 )增加城市可透水、透气面积,加强地表与空气的热量和水分交换,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现象”。
( 2 )充分利用雨雪降水,增大地表相对湿度,补充城区日益枯竭的地下水资源,发挥透水性路基的“蓄水池”功能;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和调整生态平衡。
( 3 )减轻降雨季节大量雨水沿地面径流的现象,减小排水系统的负担,明显降低暴雨对城市水体的污染,提高防洪能力。
( 4 )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和交通环境,雨天防止路面积水和夜间反光。冬天不会在路面形成黑冰(由霜雾形成的一层几乎看不见的薄冰,极危险),提高了车辆、行人的通行舒适性与安全性。
( 5 )人行道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大量的空隙能吸附城市污染物粉尘,减少扬尘污染。现阶段,透水路面结构尚处于研究及初级尝试阶段,主要针对小区内的轻型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甬道进行透水性路面铺装研究。
简单的概括来说就是:将定量石子,水泥,胶结剂,水投入搅拌后搅拌均匀,由斗车拉送至施工现场,铺装前路基应保持湿润,垫层需要振捣平整,面层需要用水泥抹平机收光抹平,施工完毕后需要用农膜进行覆盖养生,两天后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期间应设隔离带,避免行人通过。养护五到七天,面层干燥后喷涂面层封闭剂。
近日了解到,作为山东省内唯一入选第一批16个国家海绵建设试点的城市,“雨天看海”的现象正在从济南消失,过多的降雨被钢筋铁骨打造的济南成功“吸”进了“肚子”里,并透过地下渗漏带汇水成泉。海绵小区、海绵路、海绵河道、海绵公园……遍布的“海绵元素”正将济南打造成一座全新的生态泉城。
因此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前景广大,而作为海绵城市中的“海绵小区”,海绵路,海绵河道,海绵公园,就是指的“透水混凝土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