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年中主旋律大片的感染力慢慢地增高,拥有着很高的票房成绩。这类影片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类似《红海行动》的“博纳式主旋律”以及类似“建国三部曲”的“满天星类型”。
对于“建国三部曲”来说,最受关注的就是整部戏的演员阵容,这也是这类电影最大的亮点,好比经典佳片《建国大业》,这部电影就聚集了172名影星,他们不在意片酬和自己的戏份;可是这豪华的演员阵容就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
《建国大业》吸引了很多观众,红星闪闪的革命主题带动着整部影片的节奏,最终《建国大业》获得了4.3亿的票房,得到了不错的成绩。
主旋律电影也因此变成了更成型的体系。就在前不久唐国强老师指导拍摄的《开国将帅授勋1955》也是这种类型的影片。
这部影片表现出很强烈的思想性、艺术性和价值性,三者合为一体更好地表现出主旋律影片的特点,表现出了当年开国战将们面对艰难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这部影片也可作为教育片让当代青年了解更多的中国历史并学到这种坚强的品质。
这部电影也采用了很独特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评衔等仪式,更好地表现老革命者们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就包括吴京、成龙、胡歌等重量级影星的参演。
那么这部影片的影响力到底是怎样的呢?
这部影片主要展现对中国建国70周年的庆祝和致敬;并且也通过这种媒介给观众呈现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授勋仪式,意义非凡。
中国第一次授衔授勋其实是很复杂的一个仪式,它向后人展示了开国将帅这个伟大的群体。但是评衔这个环节本身具有一定的争议,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心满意足。所以便有这样一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那些开国功臣们不求功名、尽职尽责、保守节操;
罗荣恒在当时负责整个评选过程的主持环节,他本人就表示自己不会接受元帅军衔;叶剑英也是如此,他表示自己顶多处在大将的军衔上。
有的人会比较谦逊保守,有的人则会表现出傲慢的样子,他们觉得自己的战功丰厚,拥有很深的资历,得到更好的荣誉是毫无争议的。
可是最终的军衔和自己预想的相差了很多,甚至会公开表示出不满。
《亮剑》中也有所展示这类情节。
据报道,《开国将帅授勋1955》花费了很多精力运用在感情上的表达和情节上的刻画。
讲述着几位将帅过往经历,不仅凸显出中国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样也展现出那些将帅当年所立下的汗马功劳。
并且本片也包含着对先辈革命者致敬的基调,赞扬他们的大无畏品质,倡导人们继承这些优良品质并将其发扬光大。
《开国将帅授勋1955》是一部对中国建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致敬的影片,并且导演也是具有多年表演经验的唐国强老师,他来饰演毛泽东是非常合适的,不仅是外形还是气质都很符合。
影片中把特别浩荡的气势和细致的感情线融合到了一起,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
而且中间还不断地插入几位将帅的过往回忆,展现着中国一步一步变强的过程,还展现了一些很多影片没有讲述过的历史事实。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建国大业》这类影片都没有做出这些效果,虽然票房成绩和口碑都很高,但过度依靠明星来提升影片的价值反而降低了影片的价值,造成了观众的心意不在于了解历史而是单纯的看明星。
所以拥有上百位大咖影星的《开国将帅授勋1955》也会遇到这种状况,因为耀眼的明星太多了,很容易让人们忽视主角,而且导演还要考虑让每一位明星在片中都有露面,剧情会有所改动,甚至可能最后上映时观众的心思可能根本不在电影上。
对于主旋律类型的影片而言,过度的宣传、依靠更多明星拉拢人群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好比《开国大典》,这部影片就没有过多的宣传,但最后却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正是因为它对历史的展示和刻画十分细致,让观众身临其境,更深刻地了解历史。
《开国将帅授勋1955》也应该借鉴《开国大典》这种形式,只有很好地展示出影片的核心思想、艺术欣赏性和观赏性才能打动人心。
这样不仅正确诠释了历史,还让更多人了解了历史事实。
但只依靠类似“建国三部曲”这种拍摄角度和水平的话,想获得更多人的赞扬和肯定是有难度的,反而还可能会遭到一些观众的吐槽。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剧组特地邀请刘源和刘晓江等人作为该片的军事顾问,这样可以很好地构思和更好地还原历史。
通过一些网络消息称,《开国将帅》这部影片设定的票房是15亿到30亿之间,可见士气要比《建国大业》等影片要高的。
虽然这个目标看起来有些夸大,但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只要能够展现出真实的历史感,打动观众的内心,其实不难实现。
相信这部影片会让主旋律大片更受欢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