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也是史无前例的,据《》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民窑青花器在造型与纹饰上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草率,画面构图很讲究意境,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
特点
成书于清代的《》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明王世性《》中载:“本朝,以宣(宣德)、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乾隆年间《》谈“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
宣德青花胎体比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民窑器胎体使用加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料描绘为主。明万历年间《》一书记载:“我朝则专设于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清代蓝浦《》也曾提到。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
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款书于瓶、罐、碗、洗、壶、盘等器物底部。六字横款多书于缸、盂、鸟食罐、弦纹炉、撇口盘、高足碗等器物上。六字竖款一般书于香炉、碗心里部及壶流柄上。四字款一般书于碗、高足杯的底部和梅瓶的肩部。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
造型与纹饰
宣德青花款识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鉴定家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楷书款“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这是沿用汉碑中的古体写法。“德”左右两部分靠得很紧,看似不太协调。“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篆书款书写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六字有的大小不一,字体清晰、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德”字“心”上有一横,“宣”字左边一点多不过横,右边一勾下垂,“制”字下部的“衣”字一横较短。
宣德青花造型丰富,形制多样,富于变化。从几厘米的到几十厘米的大罐、大缸应有尽有。 瓶有、、、、、折方瓶、、、等。 壶有、葫芦口执壶、执壶、方流执壶、、、、梨形壶、等。 罐有、、、直口罐、出戟盖罐、、等。 碗有撇口碗、、墩式碗、菊瓣形碗、、合碗、、、十棱高足碗等。 盘有敞口盘、撇口盘、折沿盘、菱花口盘等。 盆有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水仙盆,折沿盆等。 花觚有出戟尊花觚,花口觚等 洗有、卧足洗、菱花式洗等。 另外还有、、油灯、八角烛台、、、、、、盘座、、、盒、、、、、长方炉、、鱼缸等。
规格尺寸
大明宣德青花花卉纹盖罐:尺寸高10cm*口经15cm*底径1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