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又名漆树,干漆(《四川中药志》),大木漆、小木漆(湖北),山漆(福建、湖南),植苜(湖南),瞎妮子(山东),是漆树科落叶乔木。
在中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区均栽培;漆在印度、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漆是中国最古老的经济树种之一,籽可榨油,木材坚实,为天然涂料、油料和木材兼用树种。漆液是天然树脂涂料,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
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白色,粗糙,呈不规则纵裂,小枝粗壮,被棕黄色柔毛,后变无毛,具圆形或心形的大叶痕和突起的皮孔;顶芽大而显著,被棕黄色绒毛。
奇数互生,常螺旋状排列,有小叶4-6对,圆柱形,被微柔毛;叶柄长7-14厘米,被微柔毛,近基部膨大,半圆形,上面平;小叶膜质至薄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6-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偏斜,圆形或阔楔形,全缘,叶面通常无毛或仅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叶背沿脉上被平展黄色柔毛,稀近无毛,侧脉10-15对,两面略突;小叶柄长4-7毫米,上面具槽,被柔毛。 [4]
圆锥花序长15-30厘米,与叶近等长,被灰黄色微柔毛,序轴及分枝纤细,疏花;花黄绿色,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雌花花梗短粗;花萼无毛,裂片卵形,长约0.8毫米,先端钝;花瓣长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1.2毫米,具细密的褐色羽状脉纹,先端钝,开花时外卷;雄蕊长约2.5毫米,花丝线形,与花药等长或近等长,在雌花中较短,花药长圆形,花盘5浅裂,无毛;子房球形,径约1.5毫米,花柱3。
果序多少下垂,肾形或椭圆形,不偏斜,略压扁,长5-6毫米,宽7-8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截形,外果皮黄色,无毛,具光泽,成熟后不裂,中果皮蜡质,具条纹,果核棕色,与果同形,长约3毫米,宽约5毫米,坚硬。
花期5-6月,果期7-10月。 [4]
漆属于高山种,性较耐寒。生于海拔800-2800(-3800)米的向阳山坡林内,也有人工栽培,大多分布在山脚、山腰或农田垅畔等海拔较低的地方。
经济
树干韧皮部割取生漆,漆是一种优良的防腐、防锈的涂料,有不易氧化、耐酸、耐醇和耐高温的性能,用于涂漆建筑物、家俱、电线、广播器材等。种子油可制油墨,肥皂。果皮可取蜡,作蜡烛、蜡纸。叶可提栲胶。叶、根可作土农药。木材供建筑用。 [4]
在云南西部山区少数民族社区,漆树的嫩叶做蔬菜;漆树种子油用于食用油,尤其将未成熟的种子榨出的油供孕妇和产妇食用,认为富有营养。其中种子含油量为9.8%-16.7%,果实含油量为29.4%,果肉含油量为24.8%-45.7%。 [5]
药用
在中药上有通经、驱虫、镇咳的功效。
京都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利用来自渐冻症患者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SP细胞)进行实验时,发现漆树酸具有改善神经异常的作用。
研究小组向运动神经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各种物质进行多次试验,结果发现,漆树酸能够抑制"TDP43"蛋白质的合成,神经突触的长度也能发育到正常水平。漆树酸是漆树汁液中的天然成分,具有一定毒性,也可当做强心剂用于医疗。 [6]
文化
能涂鸦、能粘连、能成膜、能髹饰的生漆特性是漆工艺起源、发展的先决条件。漆文化的物化技术很可能源用于生漆调和颜料髹涂器物,生漆所具有的粘结力、装饰性以及保护性等物性与原始生活资料整合、再融入器具的公用性、注入人类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孕育产生了漆器,使漆器具有了文化的象征,开创了漆文化发展的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