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长江沿线十年禁渔,是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长江及沿线支流、湖泊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流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许多人竭泽而渔,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长江流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无鱼”等级。
实施禁捕,让长江流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2019年年初,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从2020年1月1日开始,长达十年的长江流域“禁渔令”开始实施。
二、非法捕鱼现状
目前,“禁渔令”实施已近一年,但有记者发现,长江流域偷捕鱼类现象并未禁绝。暴利驱使下,对长江流域鱼类的捕捞、运输、销售,已经形成完整的黑色地下产业链。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非法捕捞违法成本低,建议增加工具和手段,充分利用智能视频监控、无人JI等高科技技术手段,推动集约化管理。
电鱼是偷捕的主要方式,“这是标准的酷捕滥捞、竭泽而渔。此外,为逃避监管,不少偷捕人员选择夜里作案。黑灯瞎火,船只容易发生碰撞,江上执法危险性大。而偷捕人员软暴力抗法现象也十分常见,甚至以跳江、自残等手段相威胁。
十年“禁渔令”旨在让长江流域休养生息。但承担保护长江流域重任的渔政部门人员却严重不足。执法装备同样捉襟见肘,要加强渔政执法力量和装备建设,同时加强信息化装备的配置和应用。目前渔政执法部门,依靠执法船巡逻,实现水域的监控和管理,但是在执法硬件设备上缺乏雷达、视频监控和信息处理等。而违法捕捞行为多集中在执法巡查间歇或夜间实施、并且实施迅速、隐蔽性强,常规的执法巡查、执法检查等手段难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导致执法效率降低。因此,渔政执法部门面临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长江流域禁渔令不能沦为一纸空文,为加强监控管理,禁渔期间,渔政执法及相关部门可在渔港、码头、鱼类产卵场水域等地点布置现代化监控设备进行监管。广州恒威科技针对违法捕捞问题,研发生产了高新技术产品“威威护海”渔政执法取证智能监控系统。
2.2禁捕渔智能监控案例
今年8月,为提升长江某地禁捕智能化水平,强化长江禁捕常态化巡查防控,X市投资XXXX余万元,在境内200余公里长江沿线布设35台双光谱热成像云台摄像机+AI智能算法+电子地图+无人ji,当发现有违法捕鱼者时,可以触发信号联动现场灯光照射、语音警告等装置,阻吓捕鱼者停止非法捕鱼活动;同时报警信号还可以联动通知渔政执法人员,提醒值班人员观察警情,在确认警情性质后,再进行驱赶、抓捕准备等措施。本系统实现了所述流域智能监控全覆盖,构筑起一张禁渔、退捕的“天罗地网”
三、方案设计
3.1 渔政智能执法取证监控系统原理
雷达设置警戒圈→(发现湖边人员活动自动触发报警信号,自动引导)→智能红外光电摄像仪→(AI识别、视频识别人员的行为)→实景融合地图弹出具体位置信息→到达现场处理→系统工作日志汇报处理结果;
3.2 渔政智能执法取证监控系统目的
本系统利用雷达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主动探测的特点,对湖区大面积360°范围内的移动目标,自动进行预警侦测2500米范围内的人员活动进行识别、处理。通过本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湖区内水域禁捕鱼监控及联动指挥能力。
3.3 渔政智能执法取证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本系统以雷达为主,可根据地形设置警戒区域,实现区域性电子预警,集成智能红外光电摄像仪、GPS、GIS、实景融合指挥平台系统等设备,通过集成平台对数据的融合处理,实现湖面周围的宏观动态、实时、立体化的综合智能监控;通过雷达检测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地理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结合,实现对湖区周围组织管理的智能化,对突发警情的实时监控、辅助决策、高效指挥,实现应急调度的智能化。人员警戒雷达,具有稳定可靠的超远距离探测功能,对成年人员侦测的距离不小于2500米,对车辆的侦测距离不小于4km,不受雾霾雨雪等恶劣天影响。管理平台具备实景融合地图功能,点击地图任意一点,可引导高空的智能红外光电摄像仪转到此处监控。可实时提供湖区周围报警具体位置,实现处置人员快速到达现场的目的。并生成相应的工作日志:日期、时间、次数、警情具体位置、处警人员、事件真相、处理结果....。通过网络可实现远程异地监控。
电力解决:采用单晶A级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为前端铁塔上的设备供电系,考虑到湖区的连续阴雨天情况,蓄电池支持没电3天的工作时间。信号传输:采用大功率高带宽无线微波网桥将前端的信号传送到岸基指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