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口闪点测定仪 闭口闪点测试方法 闭口闪点测定仪校准规范 CAN总线边沿时间会影响采样正确性,而采样错误会造成不断错误帧出现,影响CAN总线通信。那么CAN总线边沿时间标准是什么?边沿时间如何测量呢?CAN测试边沿时间意义目前在内汽车电子行业没有明确的标准,也造成汽车零配件质量良莠不齐,零配件整装到汽车上将会造成CAN总线通信异常,给汽车驾驶带来安全隐患。如下是GMW3122信号边沿标准对CAN总线边沿的规范要求。表中根据需求不同,波特率不同分为高速CAN、中速CAN。
HN7502A开口闪点全自动测定仪
用来测定石油产品的开口闪点值、燃点值。仪器采用电点火方式,无需任何可燃性气体,符合ASTMD92(GB3536-2008)、GB267-88的方法要求。采用ARM系列高性能微处理器,电擦除存储器(可存储上千条数据记录),彩色液晶显示器及触摸屏,PID自整定等多项技术。使仪有以下特点:
功能。可一机两用同时检测闪点、燃点,并打印测试结果,内部具有时钟芯片,自动显示当前日期、时间、掉电保持。
度高。温度误差控制在±1.5℃内,分辨率为0.1℃。
重复性好。在保证测试环境符合GB3536(ASTM D92)或GB/T 267-88的情况下,连续测试同一样品,两者闪点值相差≤4℃。
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自动完成测试过程,自动进行冷却,自动信息提示等。
开口闪点测定仪功能与性能和水平接轨,是石油、电力、化工、商检等行业替代进口产品的仪器。
二、技术参数
测定范围:40℃~400℃
检测类型:开口闪点或燃点
温度检测:铂电阻
准 确 度:±1℃
重 复 性:符合GB3536-2008(ASTM D92)、GB/T 267-88
显 示 器: 彩色液晶显示器
信息存储:可存储1000个测定结果
点火方式:电点火
冷却方式:制风冷
打 印 机:点阵式热敏打印机
自检功能:升降杆、划扫杆、打印等
功 率:≤600VA
使用电源:交流220V±11V,频率50Hz±2.5Hz
环境温度:10~35℃
环境湿度:≤85%
重 量:约17kg
三、工作原理
该仪器按照GB/T3536-2008(ASTMD92)、GB/T 267-88方法规定的升温曲线,由CPU控制加热器对样品加热彩色LCD显示器显示状态、温度、设定值等,在样品温度接近闪点值时,CPU控制电点火系统自动点火自动划扫。在出现闪点时仪器自动锁定闪点值。同时,自动停止加热并对加热器进行风冷。
四、使用方法
(一)安装环境
开口闪点自动测定仪应安装在不受日光直接照射、无空气对流的工作台上。(放在通风橱内,做样时不能开风机)。
(二)电源
仪器使用220V、50Hz单相交流电源,电压波动不应大于5%。也可使用电子交流稳压器(1000W)。
(三)仪器使用
1、接通电源后,仪器升降杆部分自动抬起,并有提示音, 显示仪器名称及版本号。
2、屏幕任意位置,显示测试界面:
“开始”,升降杆落下,开始测试;“终止”,停止试验,升降杆升起。“试验条件”处显示测试的设定条件,包括预期闪点、打印机开关设置、试验所适用的标准等。“试验信息”处显示试验的进程信息。
在试验界面中,“自检”、“设定”、“条件”、“记录”等按钮,可进入相应的功能界面。
3、自检界面
该界面下可以对仪器的各部件执行自检操作。
“升降杆”, 升降杆组件升起;再次,升降杆组件落下。“点火器”,点亮点火器;再次,熄灭点火器。“风机”,启动风机;再次,关闭风机。“划扫杆”,启动划扫杆向对面划扫,停止后,再次“划扫杆”,划扫杆回到起始位置。“打印”,启动打印机打印自检,用以验证打印机是否工作正常(打印数据中试验结果此时为随机数)。 执行各部件自检过程中,其下方会显示相应的自检状态信息。
4、设定界面
该界面下可以设定预计闪点值与大气压值:“预计闪点”或“大气压”后的“更改”,进入预计闪点或气压设定界面:
(1) 预计闪点设定
该界面下,“设定值”区域,键盘上方预计闪点设定值输入框处光标闪烁,可以输入数字,并按“←|”确认输入。要删除输入的数字,可以“←”。界面右侧“退出”图标,退出预计闪点设定界面。
(2) 大气压设定
测试所在地区的大气压值不同,会导致测试试样的开口闪点值不同,为校正到标准大气压下的准确值,需要根据实际气压值做设定。操作方法参见“预计闪点设定”。
我们都知道,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与其模块中电子器件的温度、电压应力、电流应力及所处的环境温度有关。模块中关键电子器件工作的环境越恶劣,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越高可靠性与寿命越低,一般器件的工作结温为15℃,工作结温的降额越充足,则器件的可靠性越高。如下表2所示为该电源模块在常温25℃下,从低压19V到高压36V各关键电子器件的温度热成像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块的关键器件表面温度不超过8℃,经过理论计算其内部结温不超过1℃,可保证模块的可靠性。工厂自动化和总体效率理所当然地受到巨大的关注,原因不仅是生产率提高(哪怕一点点)能带来正面效益,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它能降低或消除设备停工造成的严重损失。现在,我们可以不用仰赖分析技术的进步来洞察可用统计数据以预测维护需求,或者简单地依靠加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而是可以通过检测与无线传输技术的进步实现真正实时的分析和控制。密的工业生产过程(参见)越来越依赖于电机和相关机械设备可靠、始终如一的运作。